斗破小说 > 玄幻 > 鼎定南北朝 > 第165章 乱七八糟的税制

第165章 乱七八糟的税制(1 / 2)

卫铉令骁果军文武、上党佐官退下,只留上党长史杜皎、郡丞范宏、吏曹崔肇师、民曹卢楷、礼曹张承、兵曹刘永、刑曹薛衡、工曹贾琛、吏曹司沈宽、民曹司魏绪、礼曹司朱桓、兵曹司陈式、刑曹司霍敦、工曹司韩丰。

    他向众人说道:“六曹二十四司和原本的三十六曹大同小异,主要是有了上下级之别,今后六曹主官掌管政令和本曹政策制定、审核和贯彻执行;监督、指示、催促辖下四司行事。四司中的某一司要是犯下大错、或者不能按期完成重要任务,该曹主官也要负一定责任。各司司长要是受到恶意刁难,既可以向本管本曹的杜长史或范郡丞申诉,也可以向我说明情况。当然了,我相信大家不会犯下这种错误。”

    其实配上类似御史台、大理寺的机构更好,然而时机还不成熟,卫铉也没有人手可用;眼下也只能让大家相互监督、相互督促了。他敲打一番,放缓语气道:“方才,我只是大致介绍一下,对各曹各司具体职责并未详加说明。稍后,我便将细则交给你们,只需按制明确使命、组建各曹各主司即可。”

    “下官遵命。”众人凛然遵命。

    卫铉适可而止,转而问道:“今年春粮,亩产多少?”

    “在我上党所有田地之中,上等、中等田约的四成五,剩下五成五是下等田。河渠边的上等田土地肥沃、水分充足,一亩产出一石二三的麦子;远一点的地方是中等田,较为贫瘠,一亩有八九斗;最为贫瘠的下等田,只有五六斗。”杜皎思索片刻,又说道:“上党这两年风调雨顺、粟麦大稔;从全郡交上来的租子推算,每年春粮大概在四十万五石左右、秋粮大概在六十五万石。如果把冯氏和贪官交出来上中等私田算上,全郡春粮当有一百三十多万石、秋粮当有二百一十多万石。一年的稻麦约有三百四十万石、粟稷菽亦有五十余万石。”

    得知农作物一年的大致产量,范宏喜上眉梢的说道:“在朔、恒、肆、并四州各郡之中,上党郡估计只比太原郡、乐平郡差上一些。恒州所在的‘大同盆地’虽然也很富饶,但是这几年都在打仗,其产出自然无法与太原、乐平、上党比。太守,人均下来,我上党已经很多了。”

    “不能这么算。”卫铉摇头道:“除开冯氏和贪官交出来私田,上党一年的稻、麦、粟、稷、菽顶多是一百三十万石,而上党在籍人口有五万四千多户、三十四多万人;平均下来,一人一年约有三石八粮食,如果把朝廷规定的租调、以及官员擅自开设的苛捐杂税交上,范郡丞认为还剩多少?”

    “关键是农作物受天气、水分、光照、虫害影响极大,一年的产量未必有一百三十万石。”

    “太守所言极是。”杜皎听得深以为然,他说道:“太守、诸位,这些数字乃是按照百姓上交的租子推算,并不是真实数字。而县官、乡里三长收租之时,只会遵照规则收税、只想完成任务,根本不管百姓是丰收还是歉收。遇到歉收之家,他们极可能收走那些家庭八九成粮食;如果收税的人故意刁难,这些家庭已经不剩什么了。”

    范宏等人闻言默然。

    其实魏朝每个地方都是如此,各地官府不但不顾百姓丰、歉与否,而且为了逢迎拍马、体现自己有多出色,总是夸大其词、把绝收也说成了丰收;然后依律收税、收租。上位者看到规定的税赋按时入仓,尽皆欣喜若狂、加以封赏,完全不知天下百姓早已食不果腹、濒临饿死冻死的绝境。

    也许全都知道,但是“它们”总是认为民如草芥,割之可以再生,忘了先贤说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卫铉也知此理,向熟悉政务的杜皎问道:“杜长史,高祖孝文皇帝时的税制如何,如今又是如何?”

    “太守,高祖孝文皇帝以一夫一妇为收租调单位,有婚约在身且十五岁以上的两对未婚男女算一对夫妇、家有八个未在官籍的奴仆婢女算一对夫妇、富户家中每二十头牛算一对夫妇……一对‘夫妇’每年交纳帛一匹、粟米二石。”杜皎说道:“看似很高,可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和妇人均可授田,只要满足十五岁以上这个条件,不管是民、还是奴都有田,其中男丁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一头牛授田三十亩。如果家有四头牛,则能领到一百二十亩,如此一一折算,帛一匹、粟米二石相当低。”

    “均田之制的推行,使大量荒地被开垦,耕作技术得到蓬勃发展,同时也带动养蚕、纺织、手工、牧畜、酿造等产业的繁荣。到了神龟年间,我朝虽然内斗不断,但中枢的粮仓、各州官仓仍旧装得相当充实。”

    缓了缓,杜皎悲伤的接着说道:“等到局势失控、朝廷鞭长莫及,地方的税制全乱了,一个州如果有五个郡,五个郡所收的租调各不相同;就拿我们上党郡来说,租调各翻一倍,每一季还要一个家庭征收一石粮食。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杂税。乡郡和襄垣郡,又是另外一回事。如今的税制,谁也讲不清楚了啊。”

    “改,必须得改。”卫铉霍然起身,毫不犹豫的说道:“别的地方我管不着,但上党,必须得改。”

杜皎愣了一下,随即问道:“太守,怎么改?”

    一时间,卫铉哑口无言,默然思忖起来。

    魏朝的租调制、隋唐的租庸调制都是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人丁为本的赋役制度,收税的对象主要还是个人,不论对方有多少土地、财产,都要按丁交缴纳同等数量绢、粟米。一旦人口增加、官府无土地实行均田制、土地被兼并,百姓土地不足却又要缴纳固定额度的租、庸、调,人家怎么生存?

    比如说某个家庭家有六人却无亩地,你却冲按规律收同等数量的绢和粟米,这不是要人命么?而名门世家坐拥无数良田,然而只须交纳几十号人的,有的甚至不用交。两两相比下来,明显会造成社会矛盾。

    史上的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巨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两税法颁布以后,比盛唐一年财赋还要多出百万。

    两税法最大的特点是改变了以往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只要是有资产、土地的人,都要依照产出上交税赋,使收税对象从个人转到田地等固有资产之上、从普通百姓卖到拥有大量好田却不用交税的大地/主身上。

    此法不仅拓宽征税广度、增加财政收入,而且由于依照财产多少即按照纳税人负税能力大小征税,相对地使税收负担比较公平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通百姓负担。而一条鞭法、摊丁入亩,无疑更加先进,然而不符合魏朝当前实情,所以从目前来看,两税法更加切合实际。

    想到这里,卫铉说道:“今后的田租按产出收,究竟是十抽一、还是二十抽一,需好生核算,至于对方有多少耕牛、耕马,我们都不管。那一匹绢布,仍旧以家庭来算,已婚夫妇都要交,分不分家都要收;未婚的,不用交。”

    变异的“两税法”的确还有很多弊病,却比如今奉行的“一刀切”公平。卫铉虽然也知道一旦实施起来,导致官府收入会大为降低,但官府不能以盘剥百姓为荣。百姓获得喘息机会之后,不仅会拥护这等税制,而且在先后对比之下,他们明白谁才是真正为他们着想、谁才是“救世主”。

最新小说: 超神宠兽店 太古剑尊 封神结束,觉醒签到系统? 让我当傀儡皇帝?我直升陆地神仙 诸天大主宰 太古神墟 仙尊归来 雪鹰领主 提灯映桃花 善良的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