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都市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七十一章 士人的时代过去了!

第七十一章 士人的时代过去了!(1 / 2)

“从来如此,便对吗?”

    当夏之白这句话问出口时,全场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他们根本没料到,夏之白竟这么激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敢为此去逼问陛下。

    这是臣子所为?

    “大胆!”

    “放肆!”

    “住口!”

    “……”

    一连串呵斥声在场中响起,夏之白一瞬间为千夫所指。

    朱元璋冷着脸没有回答。

    也无需回答。

    夏之白并没被这些呵斥声吓住,腰杆挺的更加笔直,带着一股冲天的锐气跟锋芒。

    他淡淡扫过全场,平静道:“诸位大臣认为在下说错了?”

    “但我不这么认为。”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天下一直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从秦代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天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且是全方面的变化。”

    “只不过唯有士这个阶层在不断倒退,这也是我为何提出要在天下选拔一些合适的工农大学士。”

“过去的士人是清贵。”

    “如今的士人既不清也不贵,反而显得很俗,为了功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书中得来的道理,终究太过浅薄,也太过空洞,难从中明悟真理,而且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东西更是已经过时了。”

    礼部尚书赵瑁脸色一沉,不满道:“夏之白,你这是什么意思?我等看这么多年的书,还没有你一个二十出头的人看的明白?”

    夏之白摇头。

    他看向赵瑁,沉声道:“我非是此意,而是四书五经的一些内容,已经跟天下有所背离了。”

    “只读四书五经治不好天下。”

    “因为当今天下对官员的要求已越来越高,不仅要精通政治,还要精通经济,民生等。”

    “而后面这些都不是圣贤书能教的,唯有真的下到地方,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底层百姓的心声跟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

    “为官不易。”

    “当一名称职的官更加不易。”

    赵瑁冷哼一声,不屑道:“大言不惭,圣贤书讲的乃是天下至正的大道理,万事万物皆有囊括。”

    “你根本没读懂。”

    “当伱有一天真的读懂了,你就会知晓,你今日所言是何等的荒唐可笑,古之圣贤看的比我们远。”

    赵瑁一脸冷漠。

    其他人都能无视,唯有他这礼部尚书不能,不然若陛下真信了夏之白的鬼话,岂不说明,他这个礼部尚书的失职跟无能。

    他心里也颇为恼火。

他承认夏之白有点才能,但也太过狂妄了,一副怼天怼地,谁都不放在眼里,谁都想去挑个理。

    这种人官运不长!

    而且夏之白的想法很危险。

    朱标眼皮一跳,也不由暗暗苦笑。

    夏之白还真是够倔的。

    什么时候都想去争论一番,尤其现在还指责到圣贤头上了,这岂不是否定天下几乎所有士人的研学。

    这又岂会不招来众怒?

    普天下,敢质疑圣贤的,恐就只有父皇跟夏之白了,父皇也只是不喜孟子而已。

    夏之白是对儒家所有圣贤。

    太狂了。

    不过他倒也觉得夏之白说的不无道理,治国光看圣贤书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实政经验。

    正因为此。

    父皇才会专设一翰林院。

    就是为了锻炼培养一些没有多少处理政事经验的官员,好让他们日后能更好的为朝廷所用。

    朱标也很好奇。

    夏之白这一番激进的言语是为了什么?真为了所谓的工农,还是有其他目的?

    他打量着夏之白,心中暗暗思索着。

    夏之白深吸口气,也是清楚,想破掉当代士人的‘心中圣’没那么容易,他这次也是为了试探一下。

想让大明真的步入大生产时期,就必须破掉儒家在士人心中的绝对圣神,绝对权威跟正确。

    不然保守势力太强。

    不过他并不急于一时,也并不急于求成。

    夏之白笑了笑。

    他看着赵瑁,不紧不慢道:“四书五经的释义一直在变,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还是随着时局变化的。”

    “我今日便以很多人心中地位最为低贱的商贾举例。”

    “自春秋以来,重农抑商的思想就一直盛行,农业也一直是天下发展之根本,这无可厚非,毕竟农业关乎着天下所有人的温饱。”

    “然在宋代,这种固有的经济模式第一次被打破了。”

    “我曾涉猎过不少书。”

    “因而对宋代有一定的了解,在宋代时,地方掀起了反对农为本,商为末的思潮。”

最新小说: 让你直播讲名著,你说红楼是鬼书 没毕业,我就娶了美女老师 我在风花雪月中等你 绝品天眼 今夜离港 流氓老师 被儿媳赶出家门后,她闪婚了豪门大佬 不原谅!真千金断亲后全家悔断肠 都市之天上掉下百万亿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