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地,流江县。
作为益州总管的段纶来此已有些时日,他愈发觉得自己当时的决策高屋建瓴,一击中的。
这巴地被弥勒教徒祸害后,此时元气未复,当地还有铁扫帚等千百人的小贼徒流窜,不少地方仍旧怨声载道。
各地官佐多以当地豪族充代,却一直未被李昭转为正职,其实仍旧众心未附。
这就给了段纶以机会。
段纶作为朝廷亲封的益州总管,手握郡县兵马的调度之权,颇具威势。段纶也正可以剿贼为借口,将刚刚散去的兵马重新召集。
短短月余而已,段纶便已在这流江县站住了脚跟。以流江县兵、宕渠郡兵为依托开始积聚势力。
因为顶着唐王女婿、益州总管的名头,左右豪族多来示好。段纶无权开府,但益州总管的威压和便宜行事的权柄加持下,仍旧足以让他聚拢起一股极强的势力。
正月底,段纶借由当地豪族、百姓探听,得到了铁扫帚的藏身窝点消息。
段纶于各县检拔丁壮,凑了精锐,亲自带队趁夜而进,突袭之下铁扫帚一伙儿被完全击溃,铁扫帚伏诛。
据此,段纶在巴地也算闯下了偌大的功名声望,一时间各地豪族拜会者络绎不绝,百姓也一时交口称赞。
在李昭的益州道东部,渐渐已形成了一股内部势力。
消息传回成都时,武士彟对此颇为忧虑,但李昭却很不以为意,甚至没有与武士彟多做讨论。
他现在事情繁多,只是刚刚开始解决了官员擢拔一事,便要开始安排整顿益州、汉中的经济系统。首当其冲便是货币。
不过,这事对于李昭来说仍旧过于敏感。
且不说,益州境内的铜山多已是开采数百年之久的老山,底蕴未必足够。只说他私铸钱币一事便极有可能加剧与关中的紧张关系。
可时间推移至此,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其实,到大业皇帝离开洛阳时,市面上的五铢钱已远不止肉好、白钱两类。为了能够筹措钱款,杨广先生在白钱的基础上又分批次再度削减了用铜的分量,这凶钱显得愈发惨白起来。
也事实上让世面流通的钱币变得愈发种类繁多,劣币逐良币,百姓们多已不舍得将肉好拿来直接交易,生怕未来钱币继续减料,自家亏了本钱。
而今,整个益州道、汉中道乃至关中、河东流通的钱币都以劣质白钱为主,可关键交易时老百姓又非肉好不认。
几番冲突之下,现在以物易物反倒又成了主要交易模式。愈发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
对这件事,李昭自有主意。两宋交子已开了纸币的先河,若是以此代币,在关中那边也好交代。
毕竟,李昭大可解释这不过是代币的权宜之计,他并未实际私铸铜钱。即便是在事实上起到了私铸铜钱的效果,可至少大家面子上都还过得去。
但纸币远比铜钱为难,防伪便是一个亟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纸币刚刚推行不能上大面额,否则等于逼着全体老百姓去当假币犯。
财帛动人心,何况是钱这种“万恶之源”。
刚推行时,李昭打算从小面额纸币开始,最小面额设定为一文肉好。一来作为试点,二来能起到小范围盘活商品经济的作用即可。他暂时不打算堆高通货膨胀以敛财。
这些时日里,李昭拉着马周、李雪琪联同武士彟商讨过很多次,因为太过超前,暂时他还将纸币发行限制在小范围内知晓。
纸币的想法对此时众人来说天马行空,可几人都是聪明人,确实能窥见其未来可发挥出来的巨大潜能。因此,众人都很上心。
借助众人的见识阅历,综合李昭提供的后世钞票经验,很快便已有了发行纸币的思路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