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益州总管统帅蜀中郡县兵马,名义上仍旧归李昭节制,可这“总管”一职却显然权力不小。
不止如此,在临出发前李渊还特意许给了段纶“便宜行事”的权力。李渊美其名曰“襄助贤婿”。
李昭刚刚大婚完毕,部下也多受了唐王封赏,在吃足了红利后挨了李渊一记阳谋。他没有反对,笑着应下了自家丈人的好意。
非但如此,李昭甚至还主动谏言,请这位“益州总管”能“帮忙”接管阳平关和剑阁关的防务。
李渊当时吃了一惊,完全没料到李昭竟主动让出了汉中、蜀中的两道天险。
他当时明显犹豫了片刻,最后却还是顺水推舟般应了下来,一并安排段纶接手,这也便有了段纶麾下的一千兵卒。
段纶是已故隋廷兵部尚书段文振的次子,自小豪气任侠,性格却颇有些乖张。
李建成入关中时,他自在蓝田一带拉起了万人队伍,既没有投降李昭也没有会合李秀宁,始终按兵不动。
一直等到李建成入了冯翊郡,他才前往投奔,还得以娶了丧夫的李密四女,算是赚足了政治资本。是李唐朝中一名飞速崛起的新秀。
打马走到李昭身旁,段纶向张亮的背影看了看,笑问道:“刚刚那位,可是获封襄阳郡公的张亮、张公?”
李昭笑着点点头,一带缰绳,与段纶并辔而行。
段纶拍着脑门,故作懊恼道:“诶呀呀,刚刚出声太晚,早知是该留一留张公的。纶早已久闻大名,却无缘结交,可惜可惜。
“早听闻巴蜀公麾下猛将如云,可李靖、苏定方、罗士信等勇将都只封了县公,唯有武士彟与这位张亮得封郡公,想来必是有过人之处吧?”
李昭打了个哈哈,拱手偏头道:“这都赖唐王慧眼如炬,赏罚分明。”
说了句毫无破绽的客套话,李昭却是将段纶搪塞了过去。
两人并行一阵后,段纶问了接下来的行止安排。
得知李昭会在南郑暂歇,并安排好阳平关交接一应事务,他很是满意打马告辞。
李昭看着他的背影却是勾了勾嘴角,忍不住微微摇了摇头。
那位生了七窍玲珑心的丈人手段颇多,在李昭上报的功劳簿上,他大笔一挥,将武士彟与张亮的功劳生生拔高了一个档次。
武士彟与隋廷官员间关系千丝万缕,据说早年与李渊也是相识的故旧,他被拔高封赏自不必多说,可张亮会被李渊高封一档确实有些出人意料。
李昭大概能猜到丈人的心思,无非是又随手在他队伍中安插一个猜忌的种子。手段不算高明,可确实也是有效。
苏定方、罗士信等人俱都百战余生,此次封赏却只得了县公封爵。张亮一直主抓谍探工作,虽也功劳不小却生生压了他们一头,难免会让众人心有间隙。
但封赏下发后,李昭却没理会这些人各自的心思,直接做主另做了平衡。
李昭以益州道大行台尚书令的身份任命李靖为益州道大行台兵部尚书,且让他与苏定方、罗士信、秦叔宝、王隆等人俱做了自封的大将军。
将张亮、阿布古达、张夜叉等人的职位定做了将军。对武士彟则封了他益州道大行台右仆射兼民部尚书。
随后,他将所有人召至长安的宅院,私下再度论功分封,重新划定赏赐。
李昭直接让张亮将他本应到手的绢帛、钱货分出了近一半折给苏定方等人,并明确告知:在他评定的功劳次序中,张亮要排在罗士信等人之后。
其他几人都顺了心气,尤其是少年心性的罗士信,从表情上就能明显看出他念头变得通畅起来。
而张亮也当众认了,神态自若、语带谦逊、毫无怨言。至少在明面上,自家队伍并没有出什么间隙。
不过,这才刚出长安而已,唐王便已在李昭身旁施展了不少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