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孩子还有早先的三个女子包括自家妹子,这些都是李昭的种子。
李昭不知能在洛阳待多久,打算把这些人培养起来,将来能够作为高年级去带带低年级,循环往复,做到持续招生可持续性的教育。
至于两个契丹女子,李昭没抱太大期望,顺手带带也就是了。
不是他不想再多培养些,只是他现在身在东都,贸然弄个正规培训班,收养三五十个孤儿怕是要引人瞩目。
演义戏曲里,收大量义子的一般都不是啥正经角色。
所以,暂且先把种子带起来。
李雪琪与李昭又叮嘱了一番,无非告诫他注意风评。从她口中李昭才知道,最近上门谈论他亲事的已有了不小的规模。
这里面有不少地位不错的人家,甚至还有些官宦家的女儿,虽然家中官职都不算高,可这在以前的李家是根本不敢去想的。
商贾之家,操持贱业,还想和官宦联姻?
李昭体会不到家中地位跃迁带给家人的震撼与变化,但他能感知到自家妹子在关心什么。于是,他郑重跟妹子做了保证,一定洁身自好,这才算脱身出来。
他并不急着婚配,毕竟他既不是色中饿鬼,也不是想过小日子的人。
自己的正妻位置越往后会越值钱,将来大概率要留着政治联姻的,他不会草率的交代出去。
至于爱情……
呵,二十一世纪都算稀缺的东西,想要在隋末去找?
现在显然没到晡食时间,但李昭等人一路赶路都是饿了,嘱咐厨房准备了饭菜,李昭唤过几个孩子,加上苏定方、罗士信、张夜叉都开始用饭。
李昭没摆架子,很亲切与众人合桌吃饭,用各种方式加强着彼此间的亲密度。
随后,他先去订了客栈房间,接着与刘广去了明义里,考察待租售院落。
明义里在洛阳偏西的位置,没能挨上有名的建国门大街,倒也显得更为安静。
这屋子李昭大体满意。
三进的院子,厅堂宽敞可以改做教室。后院房屋众多,住下李昭这一众随从绰绰有余。
最关键的是还有个小巧的别院,这样李昭还可以把五个要进学的女子从家中接出来,安置到别院中,免得与自家人有龌龊。
厅堂正前方有一个稍大的院落,今后可供众人在里面操练。不论是大人们锤炼武艺还是孩子们做广播体操,都足够用。
李昭对此颇为满意。
他干脆便与中人问了背景,得知这屋子的主人并非是在洛阳城中,而是在洛阳之外。
这屋子原本是一家刘姓人家租住,家主还在建国门做城门官,但前年牵扯到了“弥勒案”,一家人全都被牵连处死。
此时在城外的乃是此家姻亲,如今打算代为处置了房子。租也可,售也可。若是愿意买下,此间房屋倒是便宜的很。
李昭很是满意,与中人定下了这间屋子,打算租下来,不打算再跑一趟修文里。
虽然在骨子里,李昭还是有买房置业的冲动,但他清楚自己在洛阳也不过是暂且落脚,今后定然是要离开的。
且天下大乱在即,未来这东都洛阳怕是个危险所在。买个房子全无必要。
正在与中人谈定租约,家中小厮李宝忽然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他哭丧着脸见了李昭后第一句话便让后者呆在了当场。
“大郎!家主过世了!”
-----------------
消息来的很突然,即便李昭回家后看到了遗体,他一时还有些难以接受。
赵芸茹和李雪琪哭的梨花带雨,家中仆役、长工们也大多面露悲切,或真或假,都在擦着眼睛。
毕竟,一个时辰前,这老人还在与自己谈笑风生。
天人永隔,不过眨眼功夫?
看遗体时,李昭能看到老人走的还算安详。怕是与自己相见后,心愿已了的缘故。
李昭倒不是对李昱有多少亲情,毕竟两人虽挂着父子名义,可到底不过一面之缘。他只是下意识觉得,这件事恐怕不止于一场丧事,对自己的影响怕是很大的。
这毕竟是中古时期,孝文化就是天。只不知具体影响都有哪些。
当然,这些事都不是现在要谈的。第一要紧的是治丧。
很快,白纸灯笼被挂在了门外,李昭与李雪琪等人也俱都换上了一身麻衣孝服。
李昱过世的消息被递送到了里正处,旋即又被传至李氏宗族之内。
自即日起,李昭这位李家长子,正式成为了李家家主。
此时,慎终追远乃是时人习性,丧葬一事礼仪繁杂,最是马虎不得。
作为家中独子,李昭不得不把原本脑子里的诸多计划先搁置在一旁,集中精神操持起了父亲的丧葬事宜。
初终之后要设床、招魂,设奠、设袭(为死者沐浴)都要李昭自己来做,此时孝文化当头,由不得李昭不身体力行。
设奠停灵,李昭一身麻衣孝服跪坐在灵前,李雪琪、赵芸茹等人次第跪坐。
街坊四邻、李氏宗族等人陆续前来吊唁。
李家宗族来的是本房的第二子和另外两个偏方的家主,前者算是李昭的堂弟,另外两个算是族叔。
那堂叔看模样是个精明人,与李昭答礼宽慰后,斟酌了一下,就在灵前说起了话题。
“贤侄节哀顺变,唉,这家叔过世,令人唏嘘不已。怎奈,贤侄这家务事还要处置。若有何能帮手的地方,贤侄尽管招呼。
“譬如说,东市那边的两间铺子,如果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