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连忙补充道:“涿县乃是范阳卢氏的地盘,所以他们那里的供应还颇为充足。其他地方,据说老弱妇孺多在自卖为奴,而青壮豪强之辈,大多落了草。现在涿郡境内大小山贼、草寇数不胜数。”
局势已经坏到这种地步了?
李昭一时愕然,想想干脆搁下笔,起身走到营帐门口。透过帐篷的缝隙看,帐篷外面雪花飘落、银装素裹。看似十分美丽。
可这般寒冷的冬天,若是连粮食都这么昂贵,还不知要饿死、冻死多少人。
而且,如果之前的消息属实,大运河沿岸死者众多、无人掩埋。那紧接着,河北、河南、山东怕是还要有疫情蔓延。
真等到来年春,怕就不止是青黄不接的问题。恐怕没多少人还有口粮、有精力供自己继续安心劳作,届时起义军的群众基础还要再涨上一波。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再与李世民见上一面。
这种时候,自己或许并不方便,但李世民却可以先搜罗些人才作为储备了。
想到便做,他对张亮交代了队伍训练的安排,随即便带着阿布古达准备离营。
因为时已入冬,军营苦寒。
杨广先生为了体现自己宽爱下属的风格,准许亲贵及将官们返回蓟县居住。时常返回军营维持训练和军纪便是。
李昭因为攀附上了李世谟、李景的关系,也捞到了这一好处。故而,大白天他也敢带着亲兵离营。
蓟县,崇德里,李宅。
李慧芸一手纠缠着自己的发丝,一手托着香腮,此时正倚在窗框旁看着窗外的飘雪,直呼“无聊”。当然,她此时并非是在自己的屋里,而是在李世民的书房里连番抱怨。
后者本在练字,听闻了好几声“无聊”后终是搁下笔来,教训道:“二姐,你若再是这般扰我,我可就真要向父亲进言尽早把你嫁出去了!”
李慧芸听了这话倒没害怕,反倒气鼓鼓的转身,盘腿叠坐在胡凳上道:“二哥好不讲理,当时你与嫂嫂偷偷见面、传递书信,还是我为你行的方便。怎么,现在翻脸不认,还要随便把我嫁出去?”
李世民愈发头疼,他摸了摸鼻子,讪讪道:“二姐也不能这么说,父母大人给你选的夫婿定然是极好的。我那日听了点消息,你要不要参考一二?”
“哦?”李慧芸转转眼睛,既紧张又好奇的问道:“二哥也为我进言了么?父母大人怎般说的?”
李世民指了指李慧芸的盘腿,后者不情不愿的放了下来,重又端庄坐好。李世民这才道:“我倒是没替你进言,只是听了父母说了一嘴。说那扶风窦氏有子名唤诞,乃是陈国公窦抗之子。今年刚过而立……”
“三十岁了!?”李慧芸惊得跳了起来,她瞪大眼睛道:“我才十三岁!”
李世民连忙劝解,道:“也不是让你现在就嫁。母亲大人的意思是,先把婚事定下了,等上几年之后……”
“那他不就快四十岁了么?快与阿耶一般大了,你们让我嫁他!?”李慧芸又惊又怒,愤恨的跺了跺脚打算离开。
李世民连忙道:“你去哪里?”
“我去找母亲大人问个清楚!”
“回来!此事尚未定论,只是我私下透露给你的,你怎可去与母亲质问?”李世民拉着李慧芸坐下,稍稍擦着额头冷汗道:“你先安静一会儿,我说了只是父母大人在商议而已。”
李世民眼见安抚了李慧芸,不由得再度吐了口气,道:“再者,你凭什么去质问父母?这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由你……”
“那二哥凭什么可以与嫂嫂私定终身?”李慧芸嘟着嘴,眼眶泛红,显然是委屈极了。
李世民惊道:“你可莫要乱讲,什么叫私定终身?观音婢本就与我有婚约的!”
“我不管,三姐嫁了柴绍,那姐夫长得英俊,还喜好兵法战策。这才是良配。我不要像大姐一样,嫁了那冯少师,上了年岁不说,还无趣得很。二哥,你必须要帮我,否则我就天天扰你!”李慧芸抓住了能够依靠的“稻草”,撒娇的同时已经开始放无赖了。
李世民一时头大,有些后悔自己刚刚胡乱透了消息出去。
正为难间,仆役忽然来报,说李昭上门求见。
李世民立时惊喜,让管家快快有请。正说间,李慧芸却是怪叫了一声,脸色微红,对李世民急道:“这怎么办,我还没换衣服!”
李慧芸轻咬着下唇,四下飞快打量一番。很快,她相中了二哥的一道屏风。二话不说便躲了过去。
李世民看着自己妹妹的背影,一时间若有所思。
沉思时,李昭已一边抖着身上雪花,一边走到了门口。
“二郎近日可好?”
“一切顺遂,昭兄气色也是不错嘛。”
两人简单寒暄一番,很快便在书房落座。
屏风后,李慧芸拔着缝隙偷眼看着李昭。
只见他坐在窗前,剑眉星目、腰背挺直,仪态端正有礼。而谈话时,他始终面带着微笑,而背后雪花飘飘点点,一株松柏入了框,似与他相映成画。
不知为何,她看着这幅画,一时有些入了神。
李昭此来目的性很强,与李世民简单寒暄几句后,他便直入主题。先是说了近日来打探到的各地消息,随即话题飞快跳转到了秦末乱世。聊起了陈胜吴广。
这般谈话,目的已显得过于直白。
但李世民并无异样,他也早已明白了李昭借古喻今的目的。心下有些凛然,更多却是激动。
不过,此时两人只是在自家书房谈话,并无第三……不对,是并无第四人。该不打紧的。
李世民偷偷瞥了一眼屏风,重又把精神放到与李昭的对话当中。
“秦末乱世,豪杰辈出。可是为什么最后是刘邦赢了天下?乱世,什么最贵——人才!”李昭看着李世民,眸光晶亮。
“乱世将临时,必须要有自己的班底储备。若是刘邦在起事之初就聚齐了张良、韩信、陈平等人,之后的历史怕是都要改写。
“而即便没有这些顶尖大才,早早储备班底的刘邦还是带着沛县一干老兄弟,百战成诗!二郎,你觉得是不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闻言自是一点就透,他这些天来也多在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乱世还没到来,直接拉起人马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他也好,父亲李渊也好,手上没有一点兵权。必须耐下性子,静待机会。
不过,在这个时间里,效法孟尝君、信陵君私养门客,结交豪强俊彦,这却是正当其时。
看着眼前的李昭,李世民又回头瞥了瞥屏风,他一时间又有了些别样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