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三年,他便六十,他已经老了。
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
电话里,杨威来了一丝兴趣,言语满是兴致,想要听听自己这位徒弟的意见:“哦?谈谈你的想法。”
左雪看了一眼电脑屏幕内不断闪烁光标符号的Z-2战机论文初稿,向老师杨威告知关于Z-2五代机等基础参数和设计思路。
沉默。
左雪拿着保密手机,鼻息平稳,面色自然,安静等待,尽管她知道自己提出的五代机设计思路有多么的惊世骇俗和离经叛道。
前者归结于Z-2第五代战机的气动基础参数,只要是稍微了解空气动力学方面知识的人,就能够懂得楔形乘波体和升力系数为3.5的意义。
两者之间,升力系数相差整整0.5,几乎是一个阶层。
后者,根源在于可变前掠翼的思路,前掠翼气动设计性能极其优秀,远高于后掠翼和三角翼,可却有一个无法避免的致命问题——气动弹性发散。
这时,电话另一端传出杨威温和而自然的声音,正色道:“机翼前掠角40°,满足亚跨音速高机动和超音速机动性能,机翼前掠角减少收拢之后转变为楔形乘波体,可以实现5马赫以上高超音速飞行的气动要求,不过,关于前掠翼设计的气动弹性发散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个涉及前掠翼领域永远无法避开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PS:之前写错了,不是中距,是近距耦合鸭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