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陶老爷处出来,裴晏就忍不住了,“你怎么能什么都答应?”
“就算是有这银子,难道其他地方用不到吗?”
“咱们桥都还没建,又要花费小十万两银子,这么下去,再有银子也都掏空了。”
裴晏这段时间原本看着谢青妩跟着修建堤坝,如此之苦,她能硬忍了几个月,一直跟下来。
心中对她的看法早已悄然发生了转变,对她刮目相看,可如今这个契书一签。
又让裴晏见识到了什么叫妇人之见,顿时态度就急转直下,果然是妇道人家,半点没有长远的眼光。
谢青妩手弹了一下契书,“现在花出去的银子,半个月内陶老爷都得吐出来。”
“甚至他还得多掏一点。”
裴晏皱眉,“什么意思?姓陶的财迷心窍,他怎么可能会把银子掏出来?”
谢青妩转头看着他,“这就要靠你了,裴二公子,能把银子赚回来多少,就得看你本事有多大了。”
裴晏越发不解,“这事儿跟我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我要了二十万的青砖和五十万斤陶土,他手中肯定没有这么多,必然是要四处收购。”
“我要你赶在陶老爷之前,将能收购的收购。”
“收购不下来的,一定要抬高加码,将青砖和黏土全抬到一百五十文和八十文以上,也一定要买下来。”
话说到这个地步,就是傻子也明白了,裴晏转忧为喜。
“所以你的意思是要将青砖和黏土都收购,让姓陶的完不成契书?”
谢青妩点头,“也不能说是他完不成契书,是他必须完成。”
“那付出的代价,自然是要把吃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
裴晏心里舒畅了,“我这就去办,且看姓陶的是怎样一副嘴脸。”
陶老爷办事还算痛快,刚签完的契书,下午青砖和黏土就送到了堤坝。
细数下来,送来能有五万块青砖,六万多斤黏土。
堤坝上都是民众在挥洒汗水,毒辣的烈日底下,没人愿意休息,因为银钱是按照每人进度来结算的。
堤坝的不远处建了个小凉亭,王淑贤就在那儿支了个摊子,给修建堤坝的百姓送解暑汤。
谢青妩回来的时候,王淑贤被关起来受审,毕竟周云缙认准了王淑贤是故意谋害她,下手也没留什么情面。
但审讯过后,的确是如王淑贤所说,她就是太害怕了,下意识的推了她一把。
也是那时候,王淑贤说了她是高嬷嬷的亲生女儿这件事。
得到这个消息,谢青妩就赶紧写信告诉了裴韶远,让他寻一个好机会,能够利用到这个消息。
毕竟高嬷嬷对谢瑜忠心不二,想要让她背叛谢瑜,也就只能这件事能撬动她了。
想到裴韶远给她寄来的信,谢青妩朝着王淑贤的方向走了过去。
“谢姑娘来了?”
王淑贤将解暑汤交给来领汤的百姓,然后在围裙上擦了擦手,快步迎了上来。
“暑气这么重,姑娘要不要喝完解暑汤?”
谢青妩摇了摇头,“我过来是有几句话想和你说。”
“今早我接到京中来信,谢俞身负几条人命官司,高嬷嬷为她顶罪,如今京兆府那边判决文书下来,秋后问斩。”
秋后问斩?
王淑贤手隐隐发抖,面无表情的转过身。
“那也是她自愿的,也是活该。”
她就不明白,难道在高嬷嬷心里,她这个女儿就没有谢瑜重要吗?
之前为了谢瑜,将她扔到洛阳不管不问,如今又替谢瑜顶罪。
谢青妩看着王淑贤,“她以为你已经死了,所以才会如此没有顾及。”
“你若是放心不下她,我让人现在送你回京,或许能让她改变心意,重新判决。”
王淑贤跺脚,“我不去!”
她吸了吸鼻子,这么多年都没想过找她,更没有养过她一天。
就算是死都是为了谢瑜,她为什么还要管高嬷嬷的死活。
谢青妩并没有强迫,点了点头,“我尊重你的选择,我只是觉得此事有必要让你知道。”
“谢瑜是高嬷嬷从小带到大的,感情深厚没人能比,高嬷嬷是个忠仆,但做母亲来说,确实失职。”
甚至高嬷嬷对王淑贤来说,还不如谢母对谢青妩。
至少谢家还算是养着她,至少让她有地方住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