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下达命令之后,军令很快便传到了杨戈手中。
杨戈本为骑士出身,统领骑兵对他而言正是专长所在,堪称再合适不过。
杨戈在带走亲卫营的骑兵千人队之后,又将第一营和第四营的骑兵队抽调过来,凑成三千骑兵。他们轻装上阵,仅携带三天的干粮,便离开成都城,朝着重庆方向疾驰而去。
正所谓兵贵神速,出发越早,追到刘文秀等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李定国从自己手下挑选出几名既熟悉地形,又颇为了解刘文秀的亲信,让其作为向导随杨戈一同前往。
他虽无法亲自去抓捕刘文秀,但能贡献一份力量也是好的。
虽说孙可望之前欲加害他时,刘文秀和艾能奇曾为他说过话。然而李定国心里清楚,这两人向来与孙可望走得近。此前孙可望多次针对他,这两人也总是随声附和。上次为他说话,显然是另有图谋,并非真与他有深厚的兄弟情谊。
当孙可望真正对他下手时,这两人却选择袖手旁观。仅凭这一点,他对这二人便不再存有什么情义。
如今既然已经归顺李恒,且李恒对他宽厚有加,对那些投降的大西军士兵也优待备至,这足以让他坚定决心忠心追随李恒。
做人最忌犹豫不决,既然成为了李家军的一员,那就应当做有益于李家军的事。
此乃李定国为人处世的准则。
在蜀王府的存心殿中,议事仍在继续。
需要商讨的事务众多,所需耗费的时间较长。
李恒上辈子就对开会颇为厌恶,这辈子依旧如此。但有些时候不开会又不行,所以他尽可能让会议精简高效。
在说完攻打重庆以及追击刘文秀这两件事之后,李恒再度提起了第三件事。
这第三件事便是剿匪。
当下城中秩序已然完全稳定,百姓恢复了正常生活,成都城也逐步重现昔日的繁荣热闹景象。
但成都城周边的许多地方却并非太平之态。
成都作为四川的首府、首善之地,周遭的山贼盗匪数量不少。昔日的明军武备松弛,军纪涣散,再加上当地官府对剿匪之事不上心,甚至有些可能与匪徒存在关联,致使成都附近的匪患长期未得到解决。
如今,成都城在短时间内接连经历两次大战,不管是明军还是大西军,都出现了不少溃兵。
这些溃兵有的选择投降,有的选择隐匿,其中更有不少人在走投无路之下上山为寇,要么随便占据一座山头自立为王,新建土匪窝;要么加入已有的土匪团伙,增强其力量,寻求庇护。
李恒欲在成都称王建都,自然不能容忍这些山贼草寇继续为非作歹,所以必须尽快将他们剿灭,让成都府真正实现安宁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