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蜀王朱至澍,必须得介绍一下这位奇葩的藩王。
这货是明朝最后一位蜀王,朱至澍是蜀恭王朱奉铨的嫡长子,他的祖父朱宣圻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蜀王。
朱至澍袭爵时,明朝已摇摇欲坠,但他远在蜀藩,暂时没有危险,便终日沉溺享乐,对明朝的困难局面视若无睹,史料记载其“暮宴朝歌,肉山酒海,坐视兵民饥困而不恤”。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帝自缢殉国,消息传到蜀国后,朱至澍想当监国,执掌大权。
有的官员表示支持,却遭到四川巡按御史刘之勃的强烈反对。
刘之勃认为,一来明朝还有大批宗室,轮不到软弱无能的朱至澍出任监国;
二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已将南京转变为备用都城,即便要退,也不可能到蜀地。
后来,明朝大臣们决定拥护福王朱由崧出任监国,朱由崧还被拥立为帝,建立南明王朝。
而朱至澍虽富裕,却不愿出钱。张献忠的军队攻下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后,计划直奔成都,刘之勃建议朱至澍募兵镇守,他因之前的事怀恨在心而不答应。
朱至澍想出逃,也遭到众人反对而作罢。众人希望他借钱助饷,他却拒绝出钱甚至哭穷,还说:“孤库中钱粮有数,只有承运殿一所,老先生等拆去变卖充饷。”
刘之勃见状怒斥道,承运殿没人能买得起,只有李自成和张献忠敢要。
张献忠带兵攻陷成都时,朱至澍才知着急,拿钱募兵守城,但无人响应。
最终,张献忠攻进城,朱至澍领着妃妾跳进蜀王府后花园的菊井自尽。张献忠赶到后,将朱至澍尸体捞起刺了几刀,丢入江中喂鱼,府中其余人也被抓住杀害。朱至澍死后没有谥号,蜀藩就此绝世。
李恒之前已经向杨锐和李成详细介绍过这位蜀王的种种奇葩行径,他们都清楚这蜀王是个贪财好色、拎不清局势又怯懦胆小的人物。
“虽说这蜀王不堪,但这样的人反而更好控制利用。”杨锐若有所思地说道。
李成点了点头:“确实,你的意思是?”
杨锐接着说道:“我在想,如果能通过常允良给蜀王捎一封信,让他知晓咱们还有救兵这个消息,那成都的明军或许能坚持更长时间。毕竟这蜀王胆小,有了希望或许能多撑些时日。”
李成表示认同:“不过鉴于这货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光给他送信恐怕不够,是不是还得给成都城之中其他的明朝官员也捎一封信,给他们鼓鼓劲,让他们也坚定抵抗的信心。”
“嗯,你说得有理。”杨锐说道。
两人商量完毕后,杨锐立刻找来投降的德阳县丞刘瑶。
“刘县丞,你来代笔写几封信。”杨锐吩咐道。
刘瑶赶忙应下,提笔按照杨锐的意思开始写信。
写好之后,杨锐仔细检查,确认没有问题之后,立刻盖上自己的印章。
“动作要快,赶紧让人送往德阳城。”杨锐下令。
士兵接过信件,快马加鞭朝着德阳城奔去。
杨锐望着士兵远去的背影,心中暗自盘算着:“希望这几封信能起到作用,让成都的局势朝着对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