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人口上限也从之前的51200人翻了一番,变成了102400人。
也就是这个数字是他能够同时召唤的人口上限了。
虽然心中多少有点小小的失落,但是李恒并没有沮丧。毕竟系统不可能让他无限的召唤下去的。
话说回来,十万名完全忠于自己的嫡系人马已经足够他在这个世界搞风搞雨了。
要是这么多人自己还搞不出名堂来,那干脆找根绳子直接上吊算了,还谈什么争霸天下?
前期自己完全可以这些嫡系人马组建部队来打基础,但是后期则可以用这些嫡系人马作为骨干,选拔那些土著百姓之中的良家子来组建更多的军队。
虽然一开始战斗力不如纯粹的嫡系军队,但只要精心训练,再经历过几场战斗洗礼之后,也都是妥妥的精锐。
这样的军队当然也算得上自己的嫡系,算是二级嫡系。
李恒急着将爵位晋升到公爵,并不是因为急着想要提升人口上限。
毕竟他连之前的51200人的名额都没有用完,还有大量的空额没有使用。
他之所以这么着急,主要还是要想升级火枪和火炮。
现在的火枪全都是火绳枪,虽然威力不错,但是弊端却也不少。
火绳枪的弊端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装填的程序过于繁琐。
具体的过程就不描述了,但是戚继光在《戚继光兵法》中记录了使用火绳枪的10道工序。
而在欧洲,1607年阿姆斯特丹的盖耶出版的一卷图示《武器练习》,对火绳枪的开火步骤进行了描述,共分为25个步骤。
这么繁琐的流程,即使是最敏捷,动作最娴熟的士兵一分钟之内最多也就能射击两到三次。
而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敌人早都冲到了跟前。
第二个弊端就是比较耗费火绳。
由于引发火绳枪需要一段火绳(通常是由几股细亚麻绳搓成的导火索,用醋煮过或用硝酸钾泡过),所以当时的每个火枪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携带长达几米的火绳。
在临战之前,他们必须先点燃火绳,因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而且有经验的战士会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以便随时开第2枪,这样,一根火绳是烧不了多长时间的。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战争中,一位叫拉尔夫的爵士就陷入了这种困境。
当时他被敌人围困了,由于火绳全部用完,他不得不命令手下的军官“在全城逐家搜寻所有的绳子,全部带回,并尽快锤、煮好”,作为火绳用以救急。
火绳点燃时也很危险,稍不小心,火星就会点燃身上背着的弹带,引起爆炸伤及火枪手自己。
而且点燃的火绳在夜间很容易暴露自己,这样欲在夜间偷袭敌军简直不可能。
至于第三个弊端,则是雨天不能使用。
因雨天会进水而不能发火。
其实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传火药吹走。
而且由于当时使用的是黑火药,所以射击时简直像烟雾弹一样会严重迷盲己方军队的视线。
火绳枪有这么多的弊端,李恒肯定是无法忍受的。
他希望能够在这次爵位升级后,看看兵工厂有没有可能研发出来燧发枪来。
燧发枪虽然在李恒眼中同样是个老古董,但是比起火绳枪来,它简直不要太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