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略微诧异道:“没想到先生倒是文武双全,颇有古君子之风啊。”
唐宋以前的文人往往都要修习君子六艺,其中就包括骑马射箭。
很多文官大臣上马为将,下马为相。甚至朝堂上起了争端的时候还会挽起袖子干架,很是生猛。
但是到了明清之后,文人埋首八股文之中,皓首穷经,最终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形象,被后人所嘲笑讥讽。
“既然先生文武双全,那就重新挑选一匹坐骑。”
李恒指着那些战马说道。
本来以为吕兆波不会骑马,所以给让他在性情更温顺更容易骑乘的挽马里面挑坐骑。
既然他会骑马,那就选一匹战马更适合。
吕兆波想要推辞,但是看李恒态度坚决,也就又在战马群中挑选了一匹枣红马。
李恒看他两次挑选的都是枣红马,心中猜测可能他小时候学习骑马的时候骑的他父亲的那匹马就是一匹枣红马,有怀旧之意。
随后李恒让李成带着那一百名骑兵赶着那些马匹下去安顿,骑兵除了骑马打仗,自然也懂得照顾马儿,所以李恒就让他们临时客串一下马夫。
回到县衙之后,李恒略微洗漱之后,就跟吕兆波商量起了打算攻打巴州城的事情。
对于李恒的想法,吕兆波多少是有点吃惊的。
在他看来南江县的地盘还没有完全消化完,流寇还有可能随时发动报复再次来攻打南江县,现在要做的是坚守南江,而不是节外生枝。
况且,现在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发动一场攻城之战。
更别说巴州城还是一座比南江城更坚固高大的城池。
如果此时的巴州城已经落入了流寇手中的话,那么驻守的兵力也不会太少的。
因此,吕兆波的第一反应就是李恒是不是刚赢了一次就开始膨胀了,生出了狂妄自大之心来?
可是听着李恒平和的语气,平静的神色,他又对自己的判断迟疑起来。
从这段时间的相处以来,李恒做事果断又不失沉稳,一般不会去做那种鲁莽冲动没有把握的事情。
他既然将此事告诉了自己,那就说明他已经有了相当的把握。
虽然他根本看不出李恒的底气在哪里,但是想到李恒身上的种种神秘之处,他沉吟了片刻后还是开口道:“不知道大帅要老夫做些什么?”
不知不觉间,双方的称呼已经变了。
李恒不再叫他“吕县尊”,变成了“先生”;他对李恒的称呼也从“李将军”变成了“大帅”。
这种称呼的变化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其实很微妙地反应了两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和加深。
李恒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没有纠正。
“李大帅”听起来虽然有点民国军阀的感觉,但是比起“李将军”听起来的确更带感。
老吕头的确是个聪明人,李恒心中想到,开口道:“最近各项花费开支颇巨,希望先生能多筹措一些军资。”
吕兆波立刻明白了,李弘要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搞钱。
他没有太犹豫,立刻道:“大帅放心,老夫一定尽力为之。”
李恒微微一笑,颔首道:“那就拜托先生了。”
两人在这一刻已经开始有了默契,我负责打仗练兵,你负责后勤搞钱,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至于如何搞钱,李恒相信吕兆波会知道该怎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