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站台(1 / 2)

乾清宫。

    朱翊钧手中拿着一份奏疏。

    辽东巡抚李松因其继母去世,上疏请辞,回乡守孝。

    李松自隆庆年间出任宁前兵备佥事,再到升任辽东巡抚,在辽东已经任职十余年,与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间,已经形成某种默契。

    李成梁需要巡抚李松的支持,以及包容自己的一些不法行径。

    李松需要李成梁的军事能力,为其增添政绩。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弥缝一词来形容。

    朱翊钧就是因为知道辽东巡抚李松将要丁忧回籍,所以在军政选考的时候才没有动李成梁。

    辽东三面环敌,情况复杂,不能同时撤换辽东的军政主官。

    再换一个辽东巡抚,李成梁也就没有那么自在了,至于下一任辽东巡抚,朱翊钧心中早就有了人选,

    他提笔在李松的请辞奏疏上写下一个准字,“顺天巡抚蹇达,以原官加兵部右侍郎,迁辽东巡抚。”

    蹇达,明朝后期为数不多意识到辽东女真威胁的人。

    在蹇达临去世之前,还在上疏向朝廷陈述辽东女真的威胁。

    大家都知道袁可立,其在登莱巡抚任职期间,大力支持东江镇的毛文龙,给予后金重创。所以清朝就将袁可立刻意的在史书中淡化。

    而蹇达,是清朝在明朝历史中,删除的第一位人物。

    蹇达的奏疏及文学作品,被清朝尽皆销毁。

    甚至与蹇达有关的文学作品,也未能幸免于难。

    朱翊钧将蹇达调任辽东巡抚,可以说是专人办专事,属于专业对口。

等蹇达熟悉辽东的情况后,再将李成梁撤换。

    至于替换李成梁的将领能不能镇的住辽东,答案是肯定的,没问题。

    明朝除了缺钱缺粮之外,别的什么都不缺。

    尤其是不缺能打仗的将领。

    朱翊钧将批阅辽东巡抚李松的奏疏递给一旁的张宏,“将这份奏疏,还有调任蹇达为新任辽东巡抚的旨意,派人传达吏部。”

    “奴婢明白。”

    安排去吏部传旨的小太监刚出门,正巧碰到陈炬进门。

    “见过陈公公。”传旨的小太监对着陈炬行礼。

    陈炬为人和善,不管对方身份高低,都是笑着回应。

    “奴婢陈炬,参见皇爷。”陈炬走进殿内行礼。

    “不必多礼。”

    “谢皇爷。”

    朱翊钧拿起桌上的一份奏疏翻阅,“陈炬,你不是去京营了,怎么这么快就回宫了?”

    “回禀皇爷,奴婢有事向您禀报。”

    “是惠安伯和彭城伯的事?”

    “什么也瞒不过皇爷,奴婢想向您禀报的就是惠安伯与彭城伯的事。”

    “这两个混人。”朱翊钧将奏疏扔到一旁,“打他们是轻的。”

陈炬继续禀报,“所幸彰武伯出面,将事压了下来。”

    “彰武伯做事,还是稳妥的。”朱翊钧的语气逐渐缓和。

    “皇爷,腾冲伯虽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可其他勋贵多是安逸惯了,似乎是有些难以适应腾冲伯的练兵之法。”

    “都是惯的毛病。”朱翊钧站起身来。

    京营本就是勋贵的地盘,朱翊钧之所以将勋贵们都安排到京营任职,而且还是要职,主要是为了稳住他们,先把京营的架子搭起来,压根就没打算指望他们成事。

    朱翊钧的计划是,重用现有勋贵中能挑大梁的临淮侯、镇远侯等人,不管其他勋贵,因为他们已经废了,转而培养年轻的勋贵子弟。

    然后,再册封一批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将领,成为新勋贵。

    逐步的将勋贵们抬起来,不求勋贵们能够达到洪武、永乐朝那样的状态,只求能够达到正统年间的状态就行了。

    就目前而言,还是要先把京营的兵练出来。

    “摆驾,去京营。”朱翊钧打算再给戚继光站一站台。

    圣驾来到京营,早就得到消息的京营众将在腾冲伯戚继光的带领下,接驾。

    戚继光虽然只是个伯爵,可他是总督京营戎政,其他的公爵、侯爵,都得跟在他的身后。

    如果是礼仪性质的活动,公爵的位置一定要在侯爵之上,侯爵的位置一定要在伯爵之上。

    可在实际中,勋贵地位的高低不仅仅靠爵位高低而定,还要考虑实际官职、资历、圣眷。

最新小说: 人在大唐:我能具现一切 绝世皇子 摆烂,摆烂,摆烂!!! 锦绣嫡女倾天下 长宁帝军 娘娘颇得圣眷 我是死遁文里的女配 朕,基建,但乙女游戏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