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看着孙坚等人就这样决定下来,心中一阵叹息,他叹息的并不是张昭等人说的那些不对,在周瑜心中是认可张昭等人说的。
而且张昭说的让孙坚立即准备,也是正确的,但是其中仍有不足,这才是周瑜心中所叹息的。
然而如今他偏偏年纪又太小了些,孙坚能够让他来参与这样的议事,已经是看在孙策的份上才会让他来的,周瑜非常清楚。
他若是贸然出声,他不怕自己说得不对,而是担心自己的理念与孙坚不符,孙坚不采纳之下,反而会牵连到孙策。
他周瑜即便受到一些冷眼嘲讽也没有什么,那些人的嘲讽周瑜并不看在眼中,他虽小,虽年轻,但心胸却是宽广的。
历史上的周瑜,也并非是因为诸葛亮三气周瑜而亡,周瑜心胸非常之宽广,犹如北宋文学家徐铉所评价一般,量包四海。
周瑜若是小气之人,在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的名气与成就了,就像他推荐的鲁肃。
其实鲁肃就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被孙权委以心腹,周瑜与鲁肃可是有很多政见不合的场景,因为两人的性格原因,一个稳重,一个激进。
即便是这样,周瑜与鲁肃的私交依旧很好,哪怕是周瑜在攻益州途中染病身亡,依旧推荐鲁肃接替他的位置。
当然嘛,记载是这样的,真实是什么样的,孙权有没有暗中使坏,那就另说了,毕竟周瑜尚在,孙权想要掌权,就很难,因为周瑜的威望比他孙权高多了。
用一句话来说,假如你原本是老大的弟弟,手下几万号人,现在你是老大了,但绝大部分都服你哥的大将,把你当空气,而且这个人能够随时把你从老大这个位置上弄下来,弄下来后轻则失去人生自由,重则一命呜呼,并且你哥还有子嗣可以承接父业。
现在问题来了,换成你,你有没有想法?
可惜周瑜死得太年轻,三十六之龄就没有了,要是孙策健在,周瑜与孙策在外,张昭等人在内,恐怕都没有三国这段历史。
此刻周瑜的异色,孙坚完全没有去关注,孙坚确实没有将周瑜放在心中,周瑜不仅出身好,能力确实也不错,这些他都知道,但就是周瑜还太小了。
孙坚没有注意,在周瑜一旁的孙策可是注意到了。
“公瑾,你可有想法?”
孙策可是非常在意周瑜的,不仅是因为两人自小有交情,更为重要的是,周瑜的这个出身,却是愿意跟着他一起走,这份情,孙策铭记于心。
孙策是非常重视情义的,今周瑜这般待他,在孙策心中,周瑜也是他最为在意之人。
而且周瑜的能力,他比孙坚都还要清楚,攻会稽时,周瑜屡屡料敌于先,敌人的动作仿佛都逃不过周瑜的这双眼,这也是孙策无比在意周瑜的一个因素。
现在周瑜神情异常,孙策心有灵犀的就知道周瑜有其他想法了,当即问向周瑜。
周瑜点点头,凝重的看着孙策,正要开口,哪知孙策直接看向了孙坚。
“父亲,我有话说。”
孙策一句话,顿时让屋内所有人变得鸦雀无声,纷纷看向孙策。
孙策看着孙坚望过来的眼神,当即将周瑜又拉过来了一点。
“父亲,不妨听听公瑾的想法,公瑾的能力父亲也知晓,多听听再做决定也不迟。”
“哈哈,好,公瑾,你来说说,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孙坚看着孙策,眼神都充满了溺爱,因为对孙策,孙坚是真的无比的满意。
随即看向周瑜,孙坚的目光很是认真,丝毫没有因为周瑜的年轻而有轻视。
孙坚很清楚,周瑜与孙策关系,周瑜的能力他也确实清楚,在孙坚眼中周瑜是一个非常好的苗子,现在孙策将周瑜推出来,他必须要将孙策的面子给支撑起来。
周瑜看着这么多人看向他,并无半分紧张,相反,周瑜此刻依旧淡然,这种场面,仿佛已经很是适应了一般。
“主公,瑜认为在刚才的基础上,应该增加一些准备,袁术称帝后,既然已经能够预料到曹操与刘表都会出兵,那么如何在这场争夺中占据优势,则非常重要。
首先,如今不应停下进攻,只是单单准备好等着袁术称帝,而是应该继续出兵,如今会稽北部已经拿下,南部人烟稀少,可暂时不管,但丹阳之地,必须要继续保持攻势。
也就是暗中保持攻势,哪怕袁术来信,便以丹阳有变为由继续攻打,唯有这样,待袁术称帝,我们才能以最短的时间攻破丹阳,渡江进入九江之地。
然后还要抢在曹操之前攻下九江、庐江、豫章北部等地,彻底占据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