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在医学方面的成就,没有人能够否认,但传承的缺失,吕布也是有遗憾的,他也想要弥补这个遗憾。
当然,这只是顺带的,他吕布虽然大义,但没有大义到考虑那么多,当下仍旧是以自身为重。
华佗闻言,陷入沉思之中,吕布说的,确实是他的一个心结,为了让自己的传承延续,华佗如今其实收了不少徒弟,其中以彭城的樊阿、广陵的吴普和长安的李当之为翘楚。
他醉心医道,也是想要为世人创造更多治病救人之法,他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名利,他只想让这些能够流传下去,减少世间痛苦。
但吕布的话又让他无奈,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心血能不能传给后人,能不能给后人更多的帮助,让后人能够在他的基础上再次更进一步。
吕布见华佗陷入沉思,等了一会,继续开口。
“且元化一人,又如何能够救治天下万民,最好则是传道授业,培养更多的人,从而不仅可以让天下万民少受病痛折磨,同时也能极大的加强传承的延续。
另外我知元化游历各方,也是为了发现不同的病症,只有见到各种不同的病症,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同时也是为了将天下疑难杂症归类,写下治理心得,以供后人参考。
但元化可有想过,以元化如今之龄,真的能寻访天下吗?真的能将天下疑难杂症归类成书,以供后人参考吗?”
吕布的话语,再次冲击着华佗的内心,使得华佗一时都有些动摇。
直到过去许久,华佗才逐渐恢复,缓缓看向吕布,却是笑了。
“吕使君当真好口才,使君之意我已了然,让使君失望了,老夫不会留下的。
老夫自知一人之力终究有限,但老夫对仕途,对名利,没有任何想法。
老夫虽一人,但能救一人是一人,走到哪里便看到哪里,若是有一日埋骨一处,老夫也不会有任何悔意。
老夫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自知前路艰难,但也绝不会放弃。
而所著医书心得,既然使君提起,老夫便在此拜托使君,还望使君妥善保存,以给后人,留下良方。”
华佗游历这么多年,见过的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吕布的心思,他哪里还能不明白。
他心中虽心动,但并不足以让他留下,他也不会留在任何一地,他还要继续出去游历天下。
而吕布的话,也让他明白传承的重要性,若是无法传承,那他如今所做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此刻的吕布在华佗眼中,俨然就成了传承延续重要的人,吕布的事迹他有听闻,名声响彻天下,他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将自己毕生心血交给吕布来妥善保存,华佗是放心的。
主要也是他没得选,他虽医术声名在外,但真正重视的人,他没有发现,如今只有吕布才展现出了对这些的重视。
他见过不少一州刺史,一郡太守,从未有吕布这样,不是因为他能治病救人而关心,而是因为医道传承。
吕布闻言,顿时笑了,华佗这样说,他知道这件事有戏了,至于华佗推辞的理由,他早就有了应对的方法。
“元化,其实我有一法,可解决你所想的所有问题。”
“哦?还使君细说。”
“元化可知,如今我正创办的青州学院?
此学院,有郑大家与蔡大家以及众多名士授业,旨在培养更多学子,也是为了传承先贤智慧。
而在医道之事,同样可以这样。
我可为元化创办医学院,招收天下想要学医之人,聚集天下医才,如此可使医道再复百家争鸣时的强盛,甚至更甚。
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
且集一人所长所学,如何能与集万人所长所学相比,到时元化甚至可以与天下医道之人一起探讨,遇到疑难杂症,还可一起解决,说不定能为元化带来新的思想与解决方法也说不定呢。
而医学院一旦建成,到时又何须元化四处游历救治,到时医学院学生遍布天下各地,不需元化你四处奔波,他们就可以为百姓诊治救人。
且到时天下各地,若是出现疑难杂症难以解决,到时这些学院出去的学子,还可将这些疑难杂症带回学院,元化你再组织学院精英,与一众医道经验丰富的人,一起解决这些疑难杂症。
如此一来,医道昌兴,天下百姓有病可医、可治,天下疑难杂症被元化以及天下医者攻克,不仅是元化所著感悟医书心得,其余人若是有新的发现,也可著作成书。
到时在放在学院之中,以供后来学医之人研读、学习,到时医道只会越加昌盛,且医道传承,永在。”
吕布笑着看向华佗,如今他说的这些,可以说将华佗的顾虑全部解决,尤其是可以做到比华佗一个人去做还要更好。
他这一计,可使得医道幽而复明,再造昌盛辉煌,吕布不信,华佗会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