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钓鱼时,出现猛、急的黒漂,且不短时间没有上浮,该咋办?
答:一个字,干。
冬季的鱼不好钓,出现黒漂的情况少之又少,盖因大部分鱼儿处于冬眠或者半冬眠的状态。
张庄的人几乎不钓鱼,哪有用网来的省事。
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导致了这次鱼情。
指望老人家任董是不行的,张远接手后感觉手一沉:“好家伙,怕不低于20斤”
他的力气一般人比不了,能有这样的手感,中午有口福了。
技术不行,季节来凑。
溜这样的大鱼不仅是个体力活儿,更是个技术活儿,否则一不小心子线必切。
得益于这个季节,张远只在开始的几分钟内感觉到鱼十足的活力,很快就在二十几米远的水面上偶尔能看到鱼身。
“大青鱼”,小马哥喊道。
“目测20斤保守了,起码30斤”,老王手顶在额头边遮了下太阳。
“看来你们都不经常钓鱼噢~”,李启升笑着准备好抄网:“按照我的经验,起码45斤”
小马哥奇道:“李总,你这个5斤是怎么来的啊”
李启升道:“看体长呢”
王老板颇为心动,“你们这个水库可以啊,还能有这样的大青鱼”
张远有些吃力,不过还能驾驭,闻言道:“我爸说78年大旱后修的这个水库,后面94的大旱这个水库没干过,这都多少年了?里面百斤的大货估计都有不少”
王老板眼睛一亮。
同样作为钓鱼爱好者,他在庐州可没法放开手脚~
今后如果有事没事借着来考察的名义,或者指名道姓来和张老板拉拉家常,是不是可以经常往这边跑?
可以,绝对可以。
老板怎么了?
为了地方发展,屈尊和企业家促膝长谈,谁还能说个“不”字不成~
“小张,我来~”,手痒的他从张远手中接过鱼竿。
这都是陈宁整的好杆,否则张庄不存在这玩意儿。
李启升给后面人使了个眼色。
王老板握着被拉成宫弓形的鱼竿奋力溜鱼,他李老板握着抄网如影随形。
好一副和谐的场面。
这要是不留在照片上,怎么能体现君臣之间的其乐融融~
又十分钟后,蔫了吧唧的大青鱼终是上了岸。
张庄不缺秤,48斤的数字让张远颇为遗憾:“就差两斤,真的是”
“小张啊,贪心了不是?”,打量着自己劳动成果的王老板笑眯眯道,“对一般人来讲,这已经是可遇不可求的了,你还想怎样啊”
“也是”,张远的觉悟有待提高,换做别人肯定不这么答。
他右手扣着鱼鳃,很随意的把鱼提了起来:“时间不早了,咱们去尝尝我老家农村的特色哈”
这条鱼起码1米长,再加上48斤的重量。
这么轻飘飘的被人单手拎在手上,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王老板的秘书本想上前帮忙的,看到此景果断收住了脚步。
人高马大,力气超群,还这么年轻,还这么有钱,陆地已经容不下你啦,赶紧去火星吧。
操。
......
张庄热火朝天,张远的诸位婶婶们全没闲着。
这还是首次用这种方式招待贵客,肯定得拿出看家本领。
这个菜你拿手,你上。
那个汤你是专业的,你来。
都是家常菜,最能体现出手艺,尤其是那条48斤的大青鱼。
别扯什么酸菜鱼,张庄表示这道菜我不会,我只会鱼头炖豆腐,再给你红烧一下,清蒸一下,油炸一下。
仅鱼,整了4吃。
加上农庄的特产,午宴的丰富程度超过了当地所谓的“十大碗”
再加上张远供应的六十年代的矛子,这顿饭把王老板带过来的人吃好了,把李启升的人吃爽了,还把渔村的土豪们吃开心了,就连任董都加了二次米饭。
赵君瑜揉了揉肚子,表示不想动。
王老板饮了口饭后茶,砸吧砸吧嘴巴问:“这个茶叶?”
张远搓着牙花子道:“不多了”
王老板有数了,不多的意思是,还能匀出一点,他又砸吧砸吧嘴巴:“那个酒?”
“嘶”
张远牙疼道:“也不多了”
任董笑眯眯道:“不多是多少嘛”
茶叶他有,只在乎酒。
张远剜了他一眼:“最多一人两瓶,没啦”
小马哥脱口而出:“50年陈酿,你哪搞的啊”
他还以为张远下了血本拿出来招待这一行人呢,没想到还有私藏。
老王:“张董,不求别的,100万一瓶给我整一箱如何?”
“你美的你”,张远没好气道:“六十年代的矛子,一箱24瓶,总共就搞了1箱,你自己不会算看今天喝了多少啊”
一箱肯定不止的,财不露白的道理谁都懂。
要是风声出去了,你猜那帮子兵痞是啥想法?
尤其那个秦老匹夫,恐怕能把张庄给拆了~
绝对不能透露。
赵君瑜打圆场道:“这种总共就带回来16瓶,真不多了,一会儿我给大家一人一箱30年陈酿的吧”
“还是弟妹敞亮”,老王哈哈一笑,赶紧发短信给助理:“会议结束后你就给我跟着赵助理,务必要把酒拿到手,记住了,2瓶50陈酿,1箱30年陈酿”
短信发完老王觉得交待的不够重视,又加了四个字:“形影不离”
老王只是在场几个人的缩影,盖因大老板也在交待秘书。
不开玩笑,不是特特特特特特殊情况下,那2瓶没可能搞得到,哪怕他是大吏。
......
没带电视台的人来,好处立显,酒足饭饱后还能闲聊几句,还不用顾忌形象。
时间来到2点,气氛为之一凛。
之前种种都是拉近关系的,接下来才是真刀真枪的时候。
赵君瑜安排好人伺候好了茶水,待外人离开后,整个临时会议场所的气氛凝重无比。
与会人员24位,分属五方势力,唯有李启升一方最卑微,好处却最大,爽。
因为一开始讨论的问题都是老生常谈的基础配套问题,比如:
道路、网络、水电煤、人才引进和人才引进后D县必须的基建。
至于上下游配套,抱歉了,省衙也无能为力,谁让你非得把基地建在D县的。
张远先说路的问题:“我方要求,D县直达庐州的省道要翻修,此为权宜之计,我的目标是一条双向8通道时速120公里的快速标准公路,还需要一条D县直通庐州机场的直通路,双向4通道即可,同理,D县经琅琊通金陵的路也要规划,在国道的基础上拓宽,按照双向6车道来设计”
话音刚落,不,还没落的时候,整间会议室里连喝茶的声音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