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产品经销站的时候,他们是有国家计划生产任务的。
到了八月份,计划已经完成了。
德都县百货大楼和北安百货大楼不要货了。
这下,青年厂的领导们都麻爪了。
尤其是刘海涛。
作为销售副厂长,他有直接的责任。
老肖虽然不是直接责任人,可心里也跟着焦急。
家具没有要了,从车间也不敢生产了。
这下,各个车间的定包合同还咋执行?
尤其是细木车间,他们是生产家具的。
这两个月刚刚适应了定包生产模式,咋的?这就不让生产了?
是不想给我们奖金吧?
职工们不理解。
在他们看来,就没有卖不出去的家具。
当年他们的家具供不应求啊!
你想买还得要家具票呢!
咋的?你说现在人家不要了?
你说这个谁信啊?!
秦光明却知道问题很严重。
这是改革开放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人家商业口也在经历阵痛。
他们也在调整品种,整顿结构,开始提供服务了。
虽然现在家具依然是紧俏商品,可已经从国家计划调拨模式,逐步放开,地方商业口也有了自主采购权。
而此时,各地的乡镇企业也在悄悄的兴起。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把产品打进国营销售渠道。
也就是说,青年厂的家具已经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这就有了竞争。
乡镇企业的家具质量过得去,价格更便宜,他们百货大楼利润更高。
这也难怪人家不再要货了。
“大家都说说吧,下面咱们咋整?”
李荣华眉头紧皱,夹着香烟的手指都有些颤抖。
手指被香烟熏的焦黄。
他是厂子一把手,压力自然最大。
这件事林业局领导已经知道了,并要求他迅速拿出应对方案。
刘海涛沉默不语。
低头抽烟。
肖建国也叹了口气,伸手去拿烟盒。
孙树林、唐满和秦光明都默不作声的吸烟沉思。
“咋的?都没招了?平时不是挺能耐的嘛?!现在熊了?”
李荣华见谁都不接话茬儿,他就升起一股火来。
他一发火,刘海涛就不能不说话了。
“书记,我的意见是赶紧去百货大楼做工作,该找关系找关系,尽快恢复供货。”
“嗯,这也是个思路。”
见刘海涛还有些想法,李荣华也不好再骂他。
“老肖呢?你有什么想法?”
“唉,书记,我只能保证生产不出错,这销售嘛,还得老刘多费心。”
这话跟没说一样。
李荣华刚刚恢复对肖建国的认可也有点瓦解。
这个老肖啊,老油条!
“那你们三个呢?有什么想法就说。都这时候,就别藏着掖着了!”
李荣华瞟了一眼坐在后面的三个车间主任。
孙树林见书记看他,赶紧坐直了身子,咳嗽一声,说道:“书记,小秦思想活跃…”
李荣华暗骂一句“废物”,他没有接茬儿,而是看向唐满。
唐满琢磨了一下,说道:“书记,我确实不懂这个…”
李荣华暗叹一声,扶不上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