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一看,我先是皱了皱眉,而后侧头看向魏婆婆的怀里,再三确认我没有看错。
这堂屋的供桌上,竟然放着两个更大的奖杯,而且颜色更鲜艳。
其中一个明显是镀金的,或者是其他工艺,造型也更奢华一些,另外一个应该是镀铬或者镀银?总之比起魏婆婆怀里这个奖杯,都明显上档次。
魏婆婆手里这个,就是个铜皮壳子,而且时间长氧化严重,颜色显得暗淡沉闷。
我走上前去,就见金色奖杯上写着:
XX市第九届儿童围棋大赛,第一名,魏大鹏。
银色奖杯上写着:
XX市第九届儿童围棋大赛,第二名,魏二鹏。
此刻我再回头看向魏婆婆怀里的奖杯,豁然明白我之前看奖杯上不对劲的地方在哪了。
奖杯上是没有标注日期的,小城奖杯上的1982应该是别人刻上去的。而且他的奖杯是第三名。
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魏婆婆缓慢的走到我身后,说道:“我们村的棋艺传承了几百年,这期间出现了很多有天赋的人。”
“魏家算是其中之一,魏家两个孩子比小城大一点,学棋比小城早一点,他们都有名师教导,还有家传因素,总之进步很厉害。”
“那时候,小城还很小,小到勉强知道围棋的规则。”
“可是他家里穷,比不上魏家的财力,能支撑孩子的兴趣爱好,想学什么学什么,想干什么干什么,小城家里连一副围棋都不舍得买。”
“小城就站在人群里,就站在核桃树下,看他们下棋。”
说到这,我愣了一下,因为之前我踩点的时候,发现整个村子里,大多都是杨树,梧桐树,枣树,至于核桃树只有一棵,就是小城家里那个。
但我感觉,那好像不是小城家?
“这里边究竟怎么回事?”我轻声问道。
魏婆婆看了一眼苍凉的院子,将多年前的一幕幕徐徐道来。
树冠遮天的核桃树下,一群七八岁的孩童围绕着两个人,将两人几乎围的水泄不通,那下棋的两人不见得水平有多高,但两人的对弈足以吸引这群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春去秋来,几个年头过去,当年那个连规则都不懂的孩子,硬是靠着双眼看,耳朵听,脑子想,在没有任何实操的情况下,坐定后下的第一盘,打赢了村里最强的棋手——魏大鹏。
魏大鹏年长他三岁,可却比他早学了不止三年围棋。
那天,魏大鹏不服,非要再赢回来。
两人就在这棵核桃树下,一直下,一直下,下到两边的父母来了,下到两边的爷爷奶奶也来了,魏大鹏从小没输过,因为家境优渥,他是村里的孩子王,他从来不知道输的滋味。
他不服,他一定要赢过来。
可那时的姜小城也是个孩子,哪里懂得人情世故?在他眼里,下棋无贵贱,棋盘如战场,坐下来就是要分胜负的,就是你死我活的,这怎么可能放水呢?
魏大鹏的父母看不下去,孩子坐在这不吃不喝,输了就再来,下到月上枝头,下到星光满地,点上蜡烛火把还要继续。
可眼见孩子额头上的汗珠还在不断的往下滑落,照这么下去,魏大鹏不等走出盛世村,恐怕那颗想要下棋的心,就要碎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