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罗艺只是提醒。
他不会直接干涉。
听到这话,罗成连连点头,又笑道:
“爹,你有所不知,其实与雄义兄交好的不只是孩儿,就连大哥也是雄义兄的好兄弟,只是如今大哥还是不愿意回北平府。”
讲到这里,罗成也有些无奈。
他跟着单进到了岭南,除了习武之外,便是缓和与姜松的关系。
事实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姜松对罗成倒是没有往日冷漠。可他对罗艺,仍旧没有什么好态度。
毕竟,抛妻弃子的恨意,哪有这么容易消散。
此言一出,罗艺有些错愕,他并不知道姜松也和单进在一起。
这个消息,让罗艺恍惚了好一会,他的心情很是复杂。在姜松找上门来前,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还有一个儿子。
不过,他对姜松确实没有任何情谊,有的只是亏欠。这几十年时间,他确实欠姜松母子二人太多了。
而且,姜桂芝已经去世,哪怕他想要弥补,也无从下手了。
所以罗艺能够理解姜松的愤怒,如果换做是他,面对同样的情况,也绝对不会轻易原谅这样的父亲。
哪怕是血脉至亲,也同样如此。
想到这里,罗艺也只能叹息一声,他正色看向罗成,认真说道:
“为父亏欠你大哥母子太多了,实在是无颜见他,但不管怎么样,他都是你兄长,希望你们兄弟二人,能够和睦相处。”
罗成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他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如果他只是个纨绔,就不可能一直低声下气的讨好姜松,正因为他明白,亏欠姜松的,不只是罗艺。
罗艺怀揣着满腔心事,跟在杨广之后,已经到了辽东城外。
——
虽然这场战斗,并没有多长时间,但谁也否认不了,此战之激烈。
他们都看见了,单进一人冲锋,在城楼之上挡住千军万马,才让后方的将士们拥有了登上城楼的机会。
当杨广领兵,到了城门位置,单进已经统领兵马,来向杨广复命。
他微微拱手,沉声说道:
“启禀陛下,末将幸不辱命,已经攻下辽东城!”
单进倒是没有居功自傲,主要是这样的经历,也不是第一次了。
当初跟着杨林,从海路杀进高句丽,他便是一路攻城掠地。这辽东城虽然坚固,却只是个开胃菜而已。
显然,如今的杨广因为这场战斗,变得无比兴奋,亦是忽视了先前与单进的芥蒂,他直接翻身下马,将单进扶起,笑道:
“爱卿当真我大隋良将,可谓匹马飞骑入辽东,一战破城定乾坤!”
看到热情的杨广,单进却很是平静。如果杨广没有这般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大隋也不至于落得覆灭的结局。
那样的话,他也不一定就要造反。
但单进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单进助杨广一臂之力,将高句丽覆灭,大隋覆灭也是迟早的事情。
只要杨广没有改变,大隋的末日早已注定。
想到此处,单进缓缓答道:
“陛下过誉了,末将能够一举拿下辽东城,还是占了取巧之功。”
听着单进谦虚的话语,杨广倒也没有纠结,他招了招手,朗声说道:
“爱卿不必谦虚,此战是谁的功劳,朕自然能够看得清楚。”
言尽于此,杨广率先入城而去,身后大军亦是鱼贯而入。
从此刻开始,眼前这座城池,不再是高句丽的辽东城,而是大隋的辽东城。
——
平壤城内。
高元等人聚集于大殿之中,此刻高元的心情很不错。当初他得到消息,知道杨广要出兵征讨高句丽,他亦是有些惊恐。
不过现在来看,分明是他杞人忧天了,虽然大隋来势汹汹,却被挡在辽东城外,将近两个月时间。
虽然辽东城是高句丽最重要的一道防线,但高元也不曾料到,能够取得如此战果。
要是隋军连辽东城都无法突破,更不要说杀到平壤城,横扫高句丽了。
这让高元一阵快意,他不由得想到上次与大隋的战斗。两路隋军皆是高歌猛进,打得高句丽毫无还手之力。
没有想到,这才过去几年时间,隋军的战力下降得如此严重。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如果有可能,高元当然不希望高句丽为大隋所灭。
同时,高元免不了暗自庆幸,若是杨广带上单进,恐怕此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他从未忘记,当初单进跟随杨林,一路上取得的战绩。沿途的城池,都被单进攻破,高句丽彻底陷入绝望。
虽然说,另一边的邱瑞、韩擒虎,也给高元造成极大的压力。
但实际上,邱瑞两员老将能够进展得如此顺利,都是因为杨林这一路兵马,牵制了高句丽大部分精兵悍将。
像盖苏文以及安殿宝等大将,皆是死于单进之手,让高句丽实力大损。
若非如此,高句丽西线也不至于没有大将统领,被打得节节败退。
也幸亏,杨广下令退兵,才给了高句丽喘息的机会,他才能恢复元气。
虽然隋军再度来犯,但高元已经做好准备。他绝对不会掉以轻心,哪怕高句丽当真要被覆灭,他也绝不会坐以待毙。
他会让隋军付出代价。
这就是高元的目标。
想到这里,高元看向前方群臣,朗声道:
“诸位爱卿,看来我我们高估了隋军,他们这么长时间,连辽东城都无法拿下,诸位可有良策,击破敌军?”
此刻的高元,已经不甘心于阻拦敌军了,他想要主动出击。
正当群臣思索之际,大殿之外响起脚步声,紧接着一名士卒冲了进来,大声喊道:
“国主,大事不好了,辽东城陷落,那单进又杀回来了!”
“什么,是那单进来了?!”
原本还志得意满的高元,瞬间瞪大了眼睛,其中满是惊恐之色。
包括在场群臣,也都变了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