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城内。
高句丽众将皆是聚集于此。
为首一员大将,神色肃然,接着沉声道:
“诸位应当也知道,隋军已经兵临城下,他们虽然尚未发兵攻城,但此战在所难免。
此番隋主御驾亲征,他们想要灭了我高句丽,我等若是不拼死而战,待到城破之后,辽东将再也无险可守。
国主派遣我等,统领十万大军在此,便是高句丽的第一道防线。
纵然隋军兵马强盛,但此间是我高句丽国土,不到最后一刻,结果尚未可知,诸位可愿随我辽三高死战!”
这名大将,乃是高句丽猛将辽三高,原本是拜天山总兵。
因为先前一战,高句丽损失惨重,原本的守关大将战死,所以高元将守在拜天山的辽三高调到辽东城防守。
如今的高句丽,已经没有太多猛将,先前的安殿宝、盖苏文等人,已经折损殆尽,辽三高已经是军中佼佼者。
听着辽三高之言,在场众将亦是神色凝重,他们当然知道此事的严重性。
如果可以罢战言和,他们当然不愿意大动干戈,可是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隋主御驾亲征,双方已经不死不休。
要么是他们挡住隋军攻势,寻找到破敌良机,要么就是隋军一鼓作气拿下辽东城,整个高句丽彻底覆灭。
他们是高句丽的一员,没有谁愿意接受国破家亡的命运。
很快,便有战将咬牙切齿道:
“将军,末将愿随将军死战,隋军想要拿下辽东城,便从末将尸体上踏过去。”
不只是此人,众将没有犹豫,他们纷纷表明态度。
每一个人都慷慨激昂,义愤填膺。
如果之前一战,大隋一举灭了高句丽,他们未必会这般表现。
但高句丽已经臣服大隋,结果大隋却出兵而来,要将高句丽彻底覆灭。如此作为,当真是欺人太甚。
同时,高元提前得到消息,已经做好充足准备。他要以倾国之力,和大夏殊死一搏,绝不会坐以待毙!
看到斗志昂扬的众人,辽三高颔首道:
“好,有诸位这番话,本将就放心了,我等此番,必须坚守城池,不能再中隋军奸计,贸然出城杀敌了。”
正如杨广预料的这般,辽三高已经吸取了前任的教训。
他知道辽东城是他最大的倚仗,绝对不能放弃城池,反而是选择出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那就太可笑了。
鼓舞完士气,辽三高井然有序的安排起来,各路兵马前往城楼。
他们在隋军抵达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各类守城器械。城中的粮草,也足以维持一年之久,他们有足够的底气死守。
——
北平府精锐营地。
在议事结束之后,罗艺便是赶了回来,对于杨广的决断,他自然多有不满。
他虽然也是大隋臣子,但作为异姓王,他统帅的兵马,不完全归属于朝廷。
结果杨广却让罗艺领兵攻城,他当然不情愿。辽东城城防坚固,城中也有十万精锐,想要强行拿下,哪有这么简单?
如果真的不惜一切代价,强攻辽东城,那罗艺统帅的北平府精锐,必然损失惨重,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恐怕,这正是杨广有意为之。
虽然从北平府出兵以来,杨广并没有直接针对罗艺。但罗艺又不是傻子,他岂会猜不到杨广心中的想法?
如今杨广没有直接的动作,那是因为他还不想完全和罗艺翻脸。却不代表他对罗艺,对北平府没有想法。
当年漠北突厥猖狂,侵扰大隋边境,在这个时候,杨坚自然需要一员悍将镇守边疆,为大隋抵御突厥。
而罗艺,就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事实上,在罗艺镇守北平府的这些年,他确实做得很好。挡住了突厥多次进攻,避免造成更大的灾祸。
从此来看,罗艺的功劳不容忽视。
可问题在于,如今的突厥已经被覆灭了,没有了突厥这个大敌,北平府的存在,又算什么呢?
罗艺作为大隋异姓王,有听调不听宣的特权,他麾下有十万北平府精锐,完全称得上兵强马壮。
这样的势力对于朝廷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如果杨广放任不理,谁也不知道,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
就算如今的罗艺,当真对朝廷忠心耿耿,可是以后谁又能够确定?
所以,站在杨广的立场上,自然是要将之解决,他如今派遣罗艺领兵攻城,也不乏借着这个机会,削弱罗艺实力的想法。
当然了,如果罗艺统领大军,能够一举拿下辽东城,那自然再好不过。
毕竟杨广此方的首要目标,就是覆灭高句丽,削弱一下北平府,只是顺带而已,也无需急于一时。
反之,就算暂时无法突破辽东城,先削弱罗艺,以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无疑轻松得多,亦是有利于朝廷。
当这诸般思绪,在罗艺脑海中涌现,他的脸色不太好看。
沉默片刻,罗艺神色略显凝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杨广已经下令,不管他是否情愿,有些事情也无法避免。
他总不可能直接违抗杨广的命令,那就真的落人口实了。
到时候,不管杨广要怎么针对他,也都顺理成章。
因为罗艺的特权再怎么大,他终究是大隋的臣子,需要听从杨广的命令,而不可能置身事外,什么都不管不顾。
同时,罗艺并非孤家寡人,他需要考虑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利益,还有他的妻儿老小,乃至于北平府无数百姓的利益。
在罗艺前方,乃是他的亲信大将,罗成去了南方,罗艺随军出战,身边自然要带几个得力部下。
这几名战将,虽然不知道罗艺心中想法,却能看出他的情绪。
其中一人略显迟疑道:
“王爷,您是在担心明日攻城?”
罗艺回过神来,他的思绪逐渐稳定,心中亦是有了答案。
只见罗艺点了点头,继续道:
“陛下令我北平府为先锋,皇命不可违抗,我们自然不能懈怠。
但辽东城并非小城,城防颇为坚固,明日攻城以佯攻试探为主,等消耗敌军战力,确定敌军虚实,再做打算。”
罗艺乃是北平王,他在北平府威望极高,既然他开口了,前方众将自然没有异议,纷纷拱手领命:
“末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