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卓并不知道,他这两个“记名弟子”,因为他对陶桃这个“亲传弟子”的偏爱,已经在怀疑他是不是对陶桃有意思了。
要是知道的话,陈卓肯定会大声含冤。
马龙和韩寅选的兵器都算是比较契合自己的风格的,所以上手起来比较快,随便指点两句就行了。
只有陶桃选的环首刀,上手算是有点难度的了。
因为没有刀格的存在,稍有不慎就容易伤到自己,所以陈卓才多加了几分关注。
绝对不会是因为他想摸人家陶桃的手啊。
他陈卓是这样的人吗?
绝对不是。
不过真别说,唐门这三个人跟着陈卓学兵器这几天,还真有了不小的收获。
那就是通过对于其他兵器的练习,来理解正常异人面对战斗时候的心态。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拿陈卓跟这几个人的切磋来看。
之前他们使用手刺的时候,面对陈卓的平平常常一刀,这几个人甚至下意识的会产生以伤换命的想法。
一方面是因为手刺这种兵器先天的局限性,这玩意实在是太细了,天生就不适合用来发力去招架。
更重要的就是整个唐门的风格了,主打一个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然不是说这种以伤换命的打法不对,可是很明显不太适合现在的大环境。
在不是生死搏杀的场合里面,陈卓很容易就能看出他们发挥的束手束脚。
而换了兵器之后就不一样了,虽然他们只经过了几天的练习,对于新武器的掌握远没有手刺那般运用自如。
但是从发挥的角度来讲,明显能感觉到几个人可以用出更多的实力了。
当然唐门的三个人对这点感触更为深刻。
虽然发挥的实力远没有用手刺的时候强,但是他们就是感觉能够尽兴。
拼尽全力之后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才是切磋的意义。
自从唐门的功法练出点水准之后,他们已经很久没有体验到这种感觉了。
从这一方面来讲,他们几个可能是真的领会了于慧中的一点点深意。
至于更多的,甚至决定唐门发展方向的东西,他们没能领悟到。
毕竟他们也不是神仙,就这几天的时间,最多也就是对这一样兵器刚刚练到入门的地步,哪有时间领悟那么多。
不过作为旁观者的陈卓倒是看出了一点说法。
唐门现在处于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地步。
保守一点就是像唐门现在这样,可是问题就回到了最开始的地方。
现在的时代背景已经不允许一个纯粹的杀手组织的存在了。
就算是唐门积极地响应号召,已经改组成了武校,但是也是换汤不换药。
骨子里头还是教的这些杀人的功夫,叫唐门和唐门武校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唐门这些年的发展之路很是不顺畅,因为没有了实战环境,没有了鲜血的淬炼,这些新一辈的唐门人虽然功夫学的都不错,但是还是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
激进一点的话,就是干脆大刀阔斧,就像于慧中现在的想法一般。
不适合传承的那些杀人技就全部随缘,只留下能够适应时代变革的东西。
这样或许会让唐门重焕新生,但是这样的唐门还是原来的唐门吗?
当然这些事情跟陈卓也没什么关系,所以他也就是闲着没事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