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翻个白眼:“我也不管你是啥。”
“老叶说你是好人,你就是吧!”
“当初要不是老叶借我两千块钱开店,渡过难关,我怕是都去抢银行,挨枪子了!”
“老叶啊,你说我当初为了这家面馆,真是啥苦都吃过了!”
“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市场选最新鲜的鳝鱼,一天都没有休息过。”
“好不容易做出名气,能挣点钱了,政府能说拆就拆吗?”
“徐律师,你说,拆了把我往哪儿赶?”
“去那鸟不拉屎的安置小区?”
“我还能做网红面馆吗?”
徐莺时笑一笑:“杨伯,酒香不怕巷子深。”
“你看,你在朝阳街道都能吸引这么多吃客,他们是看重的啥?”
“肯定不是你这个偏僻的位置,也不是你店里简陋的装修,就是看着你这货真价实的东西和手艺来的!”
“搬到哪里,你还不是林城鳝鱼面第一家?”
叶伯最不喜欢别人劝他搬,一拍桌子:“看吧,老叶,我说她是代表政府的吧!”
“你们吃,我不想说了!”
说完,便起身走开了。
叶伯摇摇头:“哎,我这个老伙计,就是这个脾气,徐律师你也别往心里去。”
“走,我带你去朝阳街道转一转。”
朝阳街道的拆迁工作,其实从上半年就已经在开展了。
那些签了拆迁安置协议的住户,领导了政府给的过渡费,开始陆陆续续往外搬家。
街道上,一些房屋大门紧闭,门上贴着醒目的拆迁通知,偶尔还能看到住户们忙忙碌碌地搬运者家具,车辆来来往往,转载着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驶向新的未来。
徐莺时和叶伯,慢悠悠地走在萧条的街道上。
叶伯道:“我加入的那个群,一共十八户。”
“那些人,不同意拆迁的理由很多,因为补偿款不到位不愿意搬的,只有一户。”
“这一户人,叫李东,其实,是他们十八户人中,家庭条件最好的!”
“在林城有三套自有住房,朝阳街道这边,长期出租。”
“他不缺房子不缺钱,就不着急,慢慢跟政府耗着。”
“这十八户人,最难搞的,怕就是李东和老杨,其他的嘛,都是摇摇晃晃的,并不是很坚决。”
徐莺时道:“叶伯,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我还是劝大家早点签订拆迁协议。”
“如今拆迁补偿,政府讲究的就是一个合规合法,你要是不愿意,绝对不会强拆!”
“补偿标准也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先拆后拆有区别,像李东那样,和政府讲价钱,肯定占不到便宜。”
“他讲到最后,拿不到过渡费,补偿款还可能变成房票,何必呢?”
“像杨伯那种,我看他那个面馆,是个二层小楼,他要是坚决不搬,对左邻右舍也会产生影响,以后肯定关系处不好,也会对他的生意产生影响。”
“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和建议,决定权在他们的身上,不过,我会把大家的难处,都写到报告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