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闻言,皆肃然起敬,深知光武帝之言,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警醒。
殿内回荡着对先贤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深期许。
【赵高本来就深得胡亥宠信,又对蒙家哥俩怀恨在心,于是他劝胡亥假装以秦始皇的名义,下命令处死扶苏,立胡亥当太子。胡亥同意了。
赵高说:“不和丞相李斯通个气,这事不好办。”
于是他去找李斯,说:“皇上给长子的信和符玺,都在胡亥那。
谁做太子,就看您和我怎么说。您觉得事情会咋样?”
李斯说:“这哪是臣子该议论的亡国言论啊!”
赵高说:“您跟蒙恬比,能力、谋略、功绩、长子对您的信任,哪一项您占优?”
李斯说:“我不如他。”
赵高说:“那如果长子即位,肯定重用蒙恬。
您最终不可能带着官印回老家,这很明显!
胡亥仁慈,可以当继承人。您老得仔细考虑,然后做决定!”
李斯觉得赵高说得有道理,于是他们一起商量,伪造了秦始皇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他们又写信给扶苏,说他各种不靠谱:没立功,士兵损失惨重,还多次批评皇上,抱怨自己没被召回当太子。
蒙恬也未能纠正,甚至知道他的阴谋,于是命令他们俩自杀,军队由副将王离接管。】
秦·穆公·嬴任好:“寡人一生追求贤臣良将,赵高与李斯如此背离君臣之义,实乃国之蛀虫,必当遗臭万年!”
秦·惠文王·嬴驷:“赵高、李斯利用权势,暗中勾结,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罪不容诛!”
唐民:"这帮当官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啥缺德事都干得出来,真让人寒心!"
绿色头:“赵高就是千古奸佞,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秦·庄襄王·赢异人:“寡人短暂的在位,未能为国家留下更多,只希望后世子孙能以国家为重,避免重蹈覆辙。”
唐·太宗·李世民:“赵高之奸佞,李斯之背义,皆因人主不明,此为君者之大戒也!”
唐·司马贞:“赵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乃自宫以进。卒至杀秦子孙,亡秦天下。”
明月湖:“赵高就是为了私心。《蒙恬列传》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咸鱼翻身:“对,就是觉得胡亥跟他关系好,胡亥当了皇帝他就能得到重用了。”
东汉·班固:“赵高乱秦,李斯佐之,卒令宗祀灭绝。”
晚清·章太炎:“斯以宰辅之任,与小人同流合污,终至身败名裂。”
北宋·苏轼:“李斯以相国之位,佐逆以篡,其罪不容于死。”
清·赵翼:“李斯佐赵高立胡亥,卒致秦祚之亡,其罪亦与赵高埒矣。”
西汉·司马迁:“李斯以丞相之尊,与赵高谋,立胡亥,竟以夷其三族。”
明·太祖·朱元璋:“李斯身为重臣,助纣为虐,若在我朝,定斩立决,以儆效尤!”
元·世祖·忽必烈:“始皇帝未能防范身后之事,此为帝王之大失,后世当引以为戒。”
西汉·武帝·刘彻:“胡亥之立,非始皇本意,赵高李斯之私欲,国之大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