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愿从此刻起,以法治国,以德立身,不负吾师之厚望。”
万历三年
张居正立于御书房的中央,目光深邃,仿佛穿越时光,凝视着历史的长河。
他轻声诵读着光幕上的文字,每当念至“盛极则衰”四字,眉头便不自觉地紧蹙,内心似乎在与一场跨越时空的辩论交锋。
“李斯,才智过人,却终为私欲所累,”张居正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惋惜,
“物禁大盛,盛极则衰,此乃天道,亦是人道。李斯未能明此理,终至覆辙。”
他渐渐陷入沉思,盯着光幕出神,心中泛起波澜。
“余张居正,虽有治国平天下的宏愿,但若不能时刻警惕内心的私欲,又何异于李斯?”
他心中默念,一股前所未有的警醒油然而生。
他深知,私欲是权力最大的敌人,它会让人迷失方向,忘记初心。
万历新政的蓝图正缓缓铺展,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一条条细流,汇聚成江,力图洗刷大明王朝的弊病,使之重焕生机。
然而,改革路上的荆棘与挑战,以及来自朝中保守势力的阻挠,让张居正深知“盛极则衰”四字,不仅适用于个人,更关乎国家的兴衰。
“欲使大明中兴,必先正己,”张居正自言自语,“李斯之鉴,吾当铭记。
改革需急,但不可急躁。权柄当握,但不可忘本。
唯有明于治乱,慎于用权,方能长治久安。”
万历皇帝轻声呼唤:“张阁老,张阁老。”
张居正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目光重新聚焦在年轻的皇帝身上,恭敬而沉稳。
“阁老,汝适才似有深思,究在想何事?”
万历皇帝好奇地问道,他对于这位辅政大臣的每一个念头都充满了兴趣,因为每一个念头,都可能牵动着大明的未来。
张居正轻咳一声,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
“陛下,老臣适才思量李斯谏逐客书之典,以及其人一生之起落。
李斯才情出众,却终难逃私欲之蚀,其悲剧堪为后世警醒。”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以为,治国修身,皆应以‘盛极则衰’之训为戒。
我大明正值改革之要,臣深知,若不时刻警惕,保持清明,再宏伟之策,亦难逃覆辙之危。”
万历皇帝听得认真,点头道:“张阁老之言,深得朕心,改革之难,朕亦了然于胸。
然朕坚信,君臣一心,以国为重,必能破浪前行,使大明重振雄风。”
张居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陛下英明,臣定倾尽全力,辅佐陛下,共圆大明中兴之梦。
唯愿陛下许臣一句,改革之路,无论多艰,都应时刻自省,慎于用权,明于治乱,方能长治久安。”
万历皇帝点头,深以为然:“张阁老,朕与汝,当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