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之江山,乃我大明子民之基业,忠诚与忠君,是维持国家稳定,保障社稷安宁之基石。”
朱标深知父皇之意,亦附和道:“父皇所言极是。君臣之道,首重忠诚。
然忠诚非盲从,而需以国家大局为重,以百姓福祉为先。
唯有如此,方能确保我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
群臣纷纷起身,向着朱元璋躬身行礼,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深知,忠君为臣之本,为国为民,方为忠诚之最高境界。”
李善长语气中带着坚定与忠诚:“陛下,臣等深受教诲,深知忠君爱国之重。
臣等誓将陛下的教诲铭记于心,以国家社稷为重,以百姓福祉为先,为大明江山的长治久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刘基也紧随其后:“陛下圣鉴,臣等定当以忠君爱国为己任,不慕虚名,不图私利,唯愿为大明江山添砖加瓦,为百姓谋福祉,以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之义。”
文武百官,无论文臣还是武将,皆纷纷表达自己的忠诚与决心。
陈诚言辞恳切:“陛下,臣等誓将忠诚与忠君,化为行动,无论文治武功,皆以社稷为重,以百姓为先,为大明江山的繁荣昌盛而竭尽全力。”
徐达声音洪亮,豪情万丈:“陛下,臣等武将,誓将忠诚之心化为铁血丹心,保家卫国,不畏艰险,不惧强敌,誓为大明江山的安宁稳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群臣的誓言在御书房内回荡,每一份誓言都饱含着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深情,对朱元璋的敬仰。
朱元璋闻言,眼中闪过满意的光芒,微微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知道,这些誓言不仅仅是空谈,而是群臣内心深处对大明江山的深深热爱与忠诚。
他缓缓站起,环视群臣,语重心长:“诸位爱卿,朕闻诸君之言,深感欣慰。
忠君爱国,是为臣之本,亦是朕之所望。
望尔等铭记今日之誓,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先,共谋我大明江山的繁荣昌盛。”
朱元璋的言语,如同定海神针,让御书房内的气氛更加庄重而和谐。
而他随后又打破了这份和谐,他的目光转至朱棣,其中既有期许亦有警告:
“棣儿,朕知汝才智过人,然篡位之举,实乃大逆不道,有悖忠君之义。
乾隆与赵光义之言,正是对汝之警示。
汝当铭记,忠君乃为臣之本,不可因一时之念,而忘却君臣之大义。”
朱棣听罢,心中长叹,很想咆哮一声:
我滴个老天爷!又来了又来了。
然而父皇的话亦如同重锤,敲击着他的心扉,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在父皇眼中的严重性。
他深吸一口气,正色道:“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忠君爱国,乃为臣之本,儿臣定当以忠诚为先,为大明江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道:“忠君,不仅是对朕的忠诚,更是对国家、对百姓的忠诚。
棣儿,汝之才能,朕素知之。
汝当将此才能用于正途,为大明江山开疆拓土,守卫边疆。
汝之忠,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而非空谈。”
朱标见状,也出声附和:“棣弟,我等兄弟,当以国家大局为先。
父皇所言极是,汝之才智,若能用于正道,必能为大明添砖加瓦。
汝当以乾隆、赵光义之言为鉴,知忠君之重,方能成就一番伟业。”
朱棣无奈起身,向朱元璋与朱标深深一揖,语气坚定:
“儿臣定当铭记父皇与兄长之教诲,今后定会以忠君为本,不负所望。”
群臣见状,纷纷附和,称赞燕王之明悟,称颂皇帝之英明与太子之仁德。
御书房内,气氛为之一变,从之前的紧张再度转为融洽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