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感慨说:“想当年,周王室把咱先祖秦嬴封这儿,最后咱也成了诸侯。”
于是他占了个卜,结果是大吉,就开始在那儿建城。
十年,文公在鄜地立了个畤庙,开始搞三牲祭祀。
十三年,他设了个史官,开始记录国家大事,百姓也慢慢变得文明了。
十六年,文公带着兵去打戎族,把戎族打得落荒而逃。
文公收编了周朝的遗民,领土一直扩展到了岐山,岐山以东的地盘都献给了周王室。
十九年,文公捡了个宝,叫陈宝。
二十年,他定了个“三族之罪”的规矩。二十七年,文公又去南山大梓那开干,丰地还出现了大兽。
四十八年,文公的太子挂了,追封了个谥号,叫竫公。
这竫公本来就是太子,是文公的孙子。
五十年,文公也驾鹤西去了,葬在了西山。竫公的儿子接班了,是为宁公。】
落落余晖:“这个时候就开始记录历史了,怎么流传下来这么少。”
咸鱼翻身:“项羽:你问我?”
太清晰:“宁公的本名赢立咋没说。”
裹了婆婆:“赢立?秦文公的名字不是没记载吗?”
南沙湾:“考古根据秦公钟和秦公鎛的铭文推测的。”
秦·扶苏:“呜呼,文公一朝,拓土开疆,立制兴礼,诚为我大秦之基,然其名讳竟未详载于正史,岂不令人扼腕叹息?”
东汉·司马迁:“余遍览群籍,考订诸说,于钟鎛铭文中窥得一二,然赢立之名,是否确为文公本讳,尚需佐证,诚惶诚恐,不敢遽定。”
东汉·班固:“余遍考秦史,赢立之名,虽非正史所载,然铭文之证,亦不可轻忽。”
秦·始皇·赢政:“文公之名虽隐,然其德昭昭,尔等当慎思明辨,以正史传。”
汉民:“这秦文公还真有两下子,带着人东跑西颠的,愣是把地盘给拓出来了!”
呼雷婆母:“太子死了还追封个谥号,咱们死了连块墓碑都未必有。”
秦民:“人家是太子!你我是啥。”
咸鱼翻身:“别说,火葬的钱我可能都存不下来。”
唐民:“火葬是啥?拿火烧得骨灰都不剩啊?”
宋民:“不可能!《礼记》有云:‘葬者,藏也。’意即藏身于土,归于自然,此乃‘慎终追远’之道。
我等虽为平民,然礼不可废,葬礼之事,亦当庄重肃穆,以表孝心。岂有火化之理。”
豆包:“突然就理解古代人卖身葬父了。”
宋民:“啥玩意儿,捡了个陈宝?这陈宝干了啥事啊?”
明月湖:“不是个人,就是个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