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补充道:“陛下,军事上还需加强边境防御,防止叛军与外敌勾结。
同时,整顿军队,提升士气,确保一旦有战,能迅速响应。”
李隆基点了点头,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好,就依张九龄大人所言。
悬赏捉拿安禄山、史思明,不仅是为了激励将士,更是为了向天下宣示朝廷的决心。
中书侍郎张卿,你负责起草悬赏令,确保其广为传播,让叛军无处遁形。”
张嘉贞应声而出,他的脸上露出了坚毅的表情:“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重托,迅速起草悬赏令,让叛军闻风丧胆。”
李隆基转向宋璟,声音中透露出对这位老臣的信任。
“宋卿,你与张九龄大人共同负责此事,确保悬赏令的执行有力,同时也要注意收集各地的情报,为军事行动提供支持。”
宋璟躬身施礼:“陛下,臣定当与张大人紧密合作,确保悬赏令的效力,同时加强情报收集,为朝廷的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李隆基的目光再次扫过群臣,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
“诸位爱卿,安禄山之乱是对我大唐的严峻考验。
但朕相信,在众卿的辅佐下,我们定能制止叛乱,重振大唐的雄风。”
群臣齐声应和:“愿为陛下效力,平定叛乱,恢复大唐的繁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源乾曜随即提起张巡:“陛下,今日所见,皆乃历史之鉴。
张巡以七千人守睢阳,面对叛军十八万,坚守十月,其忠勇可嘉。
然其守城之法,虽出于无奈,亦引发了关于忠君与民本的深刻思考。”
源乾曜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他的目光坚定,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历史长河中的英勇身影。
宋璟回应道:“陛下,张巡之忠,乃忠于国家,忠于社稷。
其坚守睢阳,虽牺牲百姓,实欲以一城之死守住大唐的东南屏障,保护更多黎民免受叛军的蹂躏。
此乃大忠也。”
张九龄则提出不同看法:“陛下,臣以为张巡虽忠,然其守城之法,未免过于极端。
忠君之道,不应以牺牲无辜黎民为代价。
国家之本,在于民…”
若民不聊生,忠君之举又有何意义?
最终他还是没把最后那句话说来。
李隆基的目光轻轻扫过张九龄,仿佛已经听到他那句未尽之言。
他缓缓走回龙椅坐下,话语中暗含深意:“为人臣者,自当为君尽忠。
张巡以七千之众,坚守睢阳,面对十八万叛军,其忠勇之举,实乃古今所罕见。
张巡之忠诚,不亚于古之名将,其守城之战,更是为大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顿了顿继续问道:“如今张巡何在?”
群臣面面相觑,小声交谈一番,随后源乾曜回道:“回陛下,臣等此前未闻其名。或许如今张巡年岁尚小?”
李隆基沉思片刻:“源爱卿,张巡乃国家未来栋梁,不可或缺。
着令各地官员留意张巡踪迹,一旦发现,即刻上报朝廷。
同时,命有司提供资助,确保张巡能专心学问,不为生计所困。”
源乾曜自然顺从答应:“臣领旨,定当不遗余力寻找张巡,并全力支持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