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火锅,为了持续加热,锅底下自然也有酒精炉。
而这火锅的尺寸也是不小,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菌子,想来就是今天上山采摘的那部分。
“菌子火锅?咱也好久没一起吃了,记得以前......”
吴国清看着锅里的食材,拍了拍坐在一旁的林教授,有些感叹。
“想吃就多吃点。”林教授看着菌子火锅,默默拿来放在肩头的老手。
“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习惯,如果觉得味道淡了,我还弄了几碗油辣子,一会儿可以沾着吃。”
杨守一看着自己做的一大桌菜,还贴心的给予了口味上的自选。
“没事儿,偶尔吃点鲜活的,也不错。”
温阳作为标准的吃辣省份出生的人,虽然喜欢辣味,但也不排斥其余口味。
即便是粤省菜系中的原汤化原食,也是可以接受。
当然,前提自然是好吃。
而这一切,在杨老爷子的面前,自然是无需顾虑。
夹起一块菌子放入碗中,小口品尝,只能说好的材料加上好的厨师,1+1大于2。
看似清淡的淡黄色汤底浸入米饭,再盖上几个煮得恰到好处的野生菌。
虽然比不得热辣劲爆的红油辣锅,但也有一股别样的鲜香柔和。
滚烫的菌汤看似寡淡,可一入口却十分的富有层次。
显然杨老爷子在这一锅汤里,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即便是无辣不欢的人,也很难不喜欢这样的菌子火锅。
温阳享受的单独喝了一小碗菌子汤后,浑身暖洋洋的,忍不住看向老人,
“这汤里,还加了猪骨熬制吧?”
闻言,杨守一竖起大拇指,“菌子火锅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各种菌类如牛肝菌、香菇等提前泡发并清洗干净,然后与鸡肉、猪骨等一同炖煮以制成汤底,这才能保证汤底的厚度。
达到鸡嫩、菌美、汤鲜,喝上一碗菌汤,满口余香,山珍胜海味的程度......”
而等待老人说完,温阳就好奇的问了句,“菌子火锅应该是云省的特色吧?”
毕竟一想到菌子,就很难不提及云省。
所谓源于自然,取之自然,是云省人最根本的饮食基础。
作为“野生菌王国”。
云省野生菌分为二个纲、十一个目、三十五个科、九十六个属、约二百五十种,占了全世界食用菌一半以上,国内可食用菌的三分之二。
云省复杂的地形地貌,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得天独厚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其种类之多,分布之广,产量之大,名扬四海。
还素有“真菌之都”的美称,优越的地理、气候及地质历史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生食用菌。
而在最近的互联网上,关联云省菌中毒的视频多若牛毛,近几年一首与食菌有关的歌曲传播得最广,其中,“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被认为是区别有毒蘑菇的标准。
“正是云省的菌子火锅。”
“野生菌火锅是云省特有的美味,楚雄野生菌火锅是云南六大名吃之一。
最早由当地的藏民族群体发明。
他们将采摘的新鲜菌菇与家养的山羊肉放入大铜锅中烹煮,加入独特的香料和调味料,形成了独特的菌菇火锅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