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破小说 > 历史 > 大明:正统六年初 > 第277章 畅谈(合章)

第277章 畅谈(合章)(2 / 2)

谁知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太皇太后道:“兴安今日去后回来禀报,我才知道原来陛下已经让太医昨日去过了。”

    朱祁镇只能硬着头皮道:“是啊!太医去看了,杨士奇就是年纪太大,身体不如以前,该好好调理才是。”

    “先皇要是知道陛下如此关心老臣,该很欣慰了!”

    张太皇太后眼睛往太庙方向望去。

    朱祁镇身体一僵,屁股底下不自然的扭了扭。

    “论起来,杨士奇那老东西比我还要年长许多呢!我倒还不如他健朗。”

    朱祁镇眉头一蹙,暗想:「难道杨士奇果真身体无碍?」

    杨士奇因何乞骸骨,他自是知道,昨日派太医去后,他便想明白了,所以才未将范弘回宫请见的事放在心上。

    现在太皇太后这般说,他只觉得,太皇太后似乎话里有话。

    于是连忙开始自责起来:“都是孙儿不好!”

    张太皇太后表情淡然,轻轻摇头道:

    “和你有什么关系?这人到了年纪,总会身体朽败,直到某一天,魂归天地。”

    “说起来,只有这些富贵家里人,他们一辈子享尽富贵荣华,尝遍山珍海味,身边常有人侍奉,身体不豫有人医,寿终正寝,似是常情。”

    说到此处,张太皇太后长叹一声。

    “要是生在清贫百姓家,一辈子为生计忙碌,朝不保夕,食不果腹,本是一方天地的人,却要操劳一生,还时时有天灾人祸加身,活着便已经艰难,寿终而死便是奢望。”

    “这一样天地里的人,都是大明朝的百姓,却是两般不一样的活着。”

    朱祁镇眉头越蹙越紧,他实不明白,皇祖母为何要说这些。

张太皇太后慈爱的目光,从开口那刻,便一直落在孙儿的脸上。

    此时见他这般模样,又叹一声。

    “镇儿,天灾固然可恨,但人祸却更为可恶。”

    朱祁镇此时方才明白,皇祖母的话,定然不是有感而发,而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只能随口应道:“皇祖母,孙儿记下了。”

    张太皇太后默然不语。

    眼见孙儿一副静心倾听的模样,张太皇太后却并不觉得安心,反而愈发忧心起来。

    “镇儿,若是因为人祸,死了更多的人,造成人祸的人,该如何处置?”

    “交由三法司查办,按大明律处置!”朱祁镇立即应道。

    这些话常在耳边,朱祁镇几乎都不用去想,自是有现成的答案。

    可是话一出口,他突然意识到不对,几乎同时,他明白了皇祖母说的这些话,究竟何意。

    「是为了那件案子么?」

    肯定是杨士奇说了什么,朱祁镇几乎可以肯定。

    继而又想起刚刚的回答,朱祁镇顿时心中有些慌乱。

    这些,张太皇太后自然也瞧在眼里。

    “孩子,圈禁工匠的案子闹得这么大,这可是天子脚下,堂堂京师地界,死了那么多人,还传的沸沸扬扬,若是轻饶了那些为祸的人,百姓们会如何想?远在京城之外的各地方,除了同样的事,地方官员又该如何处置?难道也像今次一样,陪些银钱便算了账?”

    朱祁镇道:“这些人都是朝廷重臣,对孙儿忠心耿耿,难不成还能将他们杀了不成?若是这样,孙儿岂不是要落个刻薄寡恩的名声!况且他们已经都知道错了。”

“陛下觉得他们会改?”

    “既知错了,当然会改。”

    “若是他们之后还犯呢?”

    “那怎么会?他们都已经向朕保证过了,以后绝不再犯。孙儿也知道他们做的过分了,可是他们还要替孙儿办事,若没了他们,朝廷政令该如何施行下去。”

    “当年太祖爷,杀的朝堂几乎一空,朝廷政令也没见施行不下去。镇儿,满天下的百姓都在看着,你可知你这般处置,会寒了百姓们的心。难道在你心里,这些工匠们的性命真的更贱,死了便是死了,用银钱可以填补?”

    “皇祖母要孙儿怎么做?孙儿的旨意已经下达了。若是再更改,朕的威严何在?”

    朱祁镇面色已经有些难看。

    张太皇太后记忆里,这还是皇帝第一次如此顶撞她。

    她心中升起一丝无力,精气神仿佛一下子被抽离了七七八八。

    强自提起一口气,问道:“听闻陛下已经多日免了朝会?”

    朱祁镇本在气头上,话赶话便顶撞了皇祖母,等到醒悟过来,心中是有些后悔。

    但更多的是害怕。

    他犹记得,当时父皇薨逝前,把自己叫道塌边,谆谆嘱咐,要听皇祖母的话。

    一应朝政大事,均奏请皇太后张氏而后行。

    那时,他自己还小,但也时常听到一些谣言蜚语,皇祖母有另立新帝之意。

    这些年,那些宫人说这些话时的表情,已然时常在他梦时浮现。

    朱祁镇突然心中有些恐惧,瑟缩着看向皇祖母。

    「皇祖母此刻说这话何意?」

他在此刻方才明白,他一直以为自己有这王先生辅佐,又有许多朝臣对他命令不敢言半个不字。

    近些年来,那些官员他也惩治过。

    除了几位父皇临终时托付的老臣,没人再敢忤逆他。

    他觉得皇祖母近一年来,不大过问朝政,是知道这个孙儿不同往日,已经长大了。

    他虽然还不放心,一直严防死守,他觉得自己不再怕她。

    可就在刚刚,他终于明白,那份恐惧一直都在,从未消退过。

    “皇祖母……”

    太皇太后望着门外,笑容有些苦涩。

    “陛下,这大明朝的天下毕竟姓朱,老婆子老了,没多少日子好活了。本来眼睛一闭,什么事也都烦不到我了,带我想起我那孩儿临终前,托付我好好教导他的孩儿,我就不忍心不去管。”

    “我算是经历了数朝,从世子妃。太子妃,皇后,太后,一直到太皇太后,见过太多太多的事。”

    “太宗皇帝,你皇爷爷,你父亲,都是勤政爱民的皇帝。你皇爷爷身体不好,行走坐卧且难,尚且不落朝会议政。”

    “他也常和我说,这满朝之上,能者何其多,一人之力终归有限,一方之言中有偏颇。”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这是老话,但你皇爷爷和你父皇却常常挂在嘴边。身子也曾因为偏听偏信,朝令夕改。”

    “这才是明君担当。”

    “陛下如今连一些逆耳之言都不愿听了么?”

最新小说: 人在大唐:我能具现一切 绝世皇子 摆烂,摆烂,摆烂!!! 锦绣嫡女倾天下 长宁帝军 娘娘颇得圣眷 我是死遁文里的女配 朕,基建,但乙女游戏 大明最后一个狠人 我,活阎王毒士,女帝直呼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