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织点了点头,没想到林老板这样爽快大方,倒是省去了她不少麻烦。
“夫人怎么称呼?”
“我姓宁。”
林老板愣了一下,随即便反应过来,将书和需要用到的纸包好了递给宁织:“宁娘子,这就是那本《水经注》,押金是二两银子。”
这位夫人也是奇怪,已婚妇人对外交往怎么不用夫姓?
宁织将书小心收好,把钱给了林老板后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最后她去了一家叫做“张记糕点”的糕点铺子。
家里又是病人又是孩子的,日子苦,但也要苦中作乐,吃点甜甜的糕饼是很有必要的。
宁织才不会承认是她自己嘴馋了。
宁织在柜台处看了看,这些糕点和现代的相比,品相上差得远了,至于味道,糖在古代是奢侈品,应该也不会多放。
“这位娘子,我们家的糕点都是每日现做现卖,可新鲜了,邻里街坊的都爱吃,你看看要哪样的?”
话术倒是和现代的一样。
“枣泥糕、绿豆糕、茯苓糕各来五块,再来两包青梅蜜饯。”宁织指了几样,店家麻溜地给她打包,心中暗暗咋舌,面上更加殷勤了。
糕点是贵物,普通百姓就算是嘴馋了也就舍得买个一两块解解馋,再就是逢年过节时会买得多些,待客送礼用。
不年不节的能买这么多,家中定是不差钱的。
“一共五百二十文,您给五百文就成!”
她卖那一大筐子菜也才一百文,还是遇到了懂事的买家,而这些糕点就足足花了五百文,可见糕点的昂贵。
但赚钱不就是用来花的吗?
宁织是很舍得花钱的,反正她能赚得更多。
宁织坐着牛车回到家时,已经是晌午了,周母已经做好了饭。
“宁娘子赶集回来了?”
“宁娘子快来一起吃饭啊!”
胡叔很是热情地招呼着宁织,热络地有些怪异。
宁织笑着跟大家打了招呼,回房间将东西都放好了才出来。
周母给她盛了饭,众人也已经给她让出了一个位置。
宁织一来,桌上的气氛顿时热闹缓和了很多,她俨然已经成了人群的中心。
到了帮咱,宁织给他们分完肉,将人送走后,周母用面粉和鸡蛋野菜煮了一锅疙瘩汤,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完饭,宁织才把上街买的东西拿了出来。
“娘,这是给你的。”周母没想到宁织还给她买了东西,她惊讶地伸出手摸了摸那各色绢布:“这是……”
“娘,我去绣坊问过了,他们收好看的绣样子,您的手艺肯定能折服他们!”宁织的眼神里有欣赏、鼓励,周母心中熨帖,眼中也染上点点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