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考虑后,秦淮茹决定暂时向林向东借用些资金。
尽管仍欠着他一笔账尚未归还,但秦淮茹并不介意增添更多的负担。
院落里收入最多是易中海一家,不过林向东的妻子最为有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次易中海帮衬付了秦淮茹的医疗支出,也是捐资中最豪迈的一位。
秦淮茹斟酌一番后选择了林向东作为寻求帮助的对象。
同时,秦淮茹也将丢钱包的事向旁人述说开来,希望能找回遗失的款子。
可是大院里的许多居民对于这个消息表示了极大的质疑。
「才回到家秦淮茹就说丢了钱包,这话不知是否可靠。」
「我是有些不太相信。」
「这感觉就像她是故意博取同情。」
「敢说我肯定她只是装可怜。」
……
下了班归家后的林向东立刻面对前来借贷的秦淮茹。
「东子,前几天发的工资竟然不翼而飞了。」
「咱们家里就要断粮咯。」
「你可以暂借我些款项吗?」
「等下个月领薪日我定会如数奉还。」
一开嘴就是借钱的话让秦淮茹脱口而出。
这时的林向东不禁皱起了眉头。
「秦姐,解燃眉之急可以但不鼓励长期依赖,这样子,我待会让娥子帮你送来几斤玉米面糊糊怎样?」林向东沉吟片刻提出了此方案,
这样做也是对秦淮茹的一种关怀表现。
若一次性给了太多秦淮茹,又无法确保她日后偿还意愿,对她的信誉惩罚可是很重的。
林向东适度施教,贾张氏返家园
林向东认为适度给秦淮茹一些教诲是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将她置于绝境。
毕竟,他与秦淮茹之间并无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
听见林向东此言,秦淮茹的表情显得有些僵硬;她的期望远不止两斤高粱面粉那么简单——她其实打算借些十到二十元不等的钱。
然而林向东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会救急不会救贫。
如果是贾家生活艰难时稍作资助尚可理解。
秦淮茹对此难以辩驳。
若是换成贾家中的老太太张氏前来借贷,也许他会慎重考虑。
如今之所以拒绝借秦淮茹钱,实际上出于一番好意;
真正的麻烦源头其实是那位执拗的老太太。
按照规矩——有借有还,天理昭然,
贾张氏被要求劳改已经过了一月时间。
今日正是贾张氏离开劳改营地重返家园的日子。
为了让自己的“孝媳”形象得以塑造,秦淮茹特意请假半天来迎接这位婆婆。
于北京的第六劳动教育营外,秦淮茹耐心等候贾张氏现身。
不久之后,她看见婆婆从营内蹒跚而出。
仅是一月之隔,贾张氏的变化竟大到了差点让人认不出的程度。
她看起来比之前消瘦了很多,肤色也更加黝黑,手上的老茧也格外明显。
然而,她那双眼神中却流露出强烈的敌意。
显然,一月的劳改并未起到积极改造的效果,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毕竟对于这个年岁已高的贾张氏而言,她的思维极为固执,改变几乎不可能实现。
即便是再让她多待上几年进行劳改,恐怕也很难从根本上改造成功。
一出营门,贾张氏便开始抱怨。
即便看到了来迎候她的秦淮茹,她的面容也没有丝毫的好转。
“你总算还记得来接我?也不晓得给我送些缓解疼痛的药物。”贾张氏冷言冷语道。
对于这位老太太而言,吃不饱饭可以忍,但没有止痛药绝对不行。
因为她对止痛药产生了依赖,无法离身。
这恰恰是秦淮茹所期待的结果——希望能让婆婆戒掉对止痛药的依恋。
由于止痛药的高昂花费,每月开销颇大。
如果婆婆能够不再服用这些药物,则每月可以省下不小的开支,足以购置更多的粮食了!
“医师提到过服用过多止痛药会有害于身体。”秦淮茹面露悲凉之情说道。
贾张氏虽然知道医生的意见,但对于这些药物的渴求已经成瘾,
倘若一天不服用这些止痛药,她便会感到不安;
整整一个月没有药物,简直就像是生不如死。
......
“大婶子,终于回家了!”
“张大姐回来了。”
随着贾张氏返回四合院,院子里的老妇人们纷纷与之寒暄致意。
但是,贾张氏却沉下了脸,总觉得他人在嘲笑她。
孙子送进了教养机构,自己还得干活儿,使她在四合院里有点无地自容。
当贾张氏踏入中间小院时,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易也注意到她了。
老易眼前一亮,竟然认为贾张氏容貌清丽。
与那后面庭院中的老太太相较,贾张氏的模样要端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