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清热解毒,和解少阳,活血散结。
[方药]柴胡9克,黄芩9克,半夏9克,全瓜蒌9克,太子参9克,黄芪9克,当归9克,苍术9克,防风9克,银花9克,连翘9克,莪术9克,刘寄奴9克,胡黄连6克。服7剂后,咳嗽鼻塞顿除,右侧背胁痛势减轻,只有时向肩部呈放射性隐痛感。于前方去苍术、防风、半夏、瓜蒌,加皂角刺9克,服前3剂时有轻度腹痛腹泻,再服3剂即无此现象,但自觉右胁痛明显减轻。近两天来又有咳嗽鼻塞,多白沫痰,脉缓,舌苔薄黄。仍守上方再服7剂,右胁疼痛消失,叩击痛(一)。去中山医院超声波复查:右腹部未发现明显异常,提示右膈下脓肿已吸收。原方再进7剂,以资巩固。
[评析]在这个病案中,按照中医理论,该病症属于邪火热毒,郁结于少阳经脉。邪火旺盛导致热毒蕴积在膈下,逐渐形成脓肿。针对这一病症,治疗方法应以清除少阳经的邪火热毒、活血化瘀、散结消症、扶正祛邪为主。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来消除体内的热毒;通过活血化瘀的药物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运用散结消症的药物化解积聚在膈下的肿块;同时,还要注重扶正祛邪,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这种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注重调整人体的内在平衡和气血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整个治疗过程并未使用任何西药,但却取得了迅速而显着的疗效。这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当然,对于复杂的病情,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