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参加武考(2 / 2)

    不明白为何朱标要提议文启参加武举。

    武举可不是过家家,虽然一定有安全措施,但刀剑无眼,受伤在所难免。

    文启不过是一个八岁的孩童,并且是春闱状元。

    若在武举中有个三长两短,也不好交代。

    几位锦衣卫心中所想,朱标自然清楚。

    他之所以如此说,自然是为了试探。

    如果文启断然拒绝,几乎可以证明擒住鬼刀,绝非文启一人所为。

    那么必须要查清楚,文启背后的高手是谁,又保有什么目的。

    “小生正有此意!”

    朱标还在脑海推测文启的反应,却没想到文启直接点点头,同意了此提议。

    在场的所有人再次震惊。

    不知太子殿下和状元郎二人玩哪出!

    武举虽然也有策论,需要用文字写出战场上遭遇突发事件的理解。

    但是总免不了拳脚!

前来参加武举的无一不是彪形大汉。

    身高接近七尺。

    不少壮士的拳头都比文启的头要大!

    一个八岁的孩子参加武举,不是找死吗?

    朱标也是一愣。

    他想过文启可能会直接拒绝,或者委婉的表示要考虑一下。

    但是无论如此也想不到文启居然直接同意了。

    莫非他真对自己的实力有如此大的信心。

    朱标无声的笑了笑。

    愈发看不懂面前这个八岁的少年。

    文启此话自然不是信口雌黄。

    他确实有参加武举的打算。

    在他看来,参加武举好处有二。

    一是能够领悟一些武功。

    今日虽然他侥幸赢了鬼刀,但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自己掌握的武功对付普通人绰绰有余。

    但是真遇到高手,他甚至连自保之力都没有。

    而想要补齐如此短板,最好的方法便是参加武举。

虽然朱元璋并不重视武举,但对于普通人来说武举也不失为一条路。

    所以武举之中绝对是有不少高手。

    以文启的悟性,只要与其略微交手,便可以掌握其武功的精髓。

    所以参加武举,对于文启来说是偷师学艺的好机会。

    第二点则更为重要。

    朱元璋之所以不重视武举,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十分忌惮武官。

    只要略微了解这段历史便知晓,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名将,几乎无一善终。

    如果文启只是中了文状元,朱元璋大概率会让文启留在应天辅佐。

    可若他夺了文武状元,朱元璋大概率会把他发配到某个边陲小镇。

    正和了他的心意。

    “状元郎果然豪情!”朱标夸赞道。

    “那本宫便期待状元郎武举上的表现了!”

    “小生一定全力以赴!”

    说完此话,朱标便起身,继续处理起南北榜的事务。

    文启则被拉去录口供。

    鬼刀对自己刺杀文启的事情供认不讳,却死活不肯透露是谁要杀文启。

    若不是此事已经移交锦衣卫处理,文启恐怕要亲自动手了。

不过对于鬼刀如此做法,文启倒也能够理解。

    既然某人出重金想要杀他,自然是不希望被人查出。

    中间不知转了多少手。

    而且即使鬼刀说出来,没人证物证,自然也无法定罪。

    文启思索了片刻,放弃了逼迫鬼刀的想法。

最新小说: 冲喜后,亡夫他又活了 枕剑匣 阶上春漪 全员反派读我心后,我嘎了男女主 曾听旧时雨 逃荒捡到首辅小相公 三国之召唤猛将 上门女婿 从大树开始进化 满门皆疯批,小师妹反手气运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