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尚泱坊内比赛结束,白天就要过去了。天边的鱼白渐渐暗淡,长干主街的各家店铺陆续在门上挂起灯笼,只等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主街便热闹起来。
七夕之夜,人间庭院仰观星,天上牛郎织女情。人间的灯火阑珊,亮得星子失色,小孩举头仰望,寻找故事中的寄情鹊桥,可怎么也找不着,大人便同他讲,待你长大,心中有了心仪的姑娘,便能见到鹊桥。
一旁的千夜听得认真,恍然大悟道,原是我没有心仪的姑娘,才未能见到鹊桥。他扭头看向马车内的徐季安,大人已将帘子卷起,靠在窗沿,安静地看着尚泱坊的门口的那抹橘色,一动不动,像座佛像。
也许,大人能见着鹊桥。
千夜细想近日种种,疑惑问道:“大人先前可是认识陆姑娘?”不知为何,大人看向陆姑娘的眼里有他从未见过的情愫,悲喜交加,意味深长,不像是同陆姑娘才认识几日。
他方才同大人细说今日尚泱坊的种种,当提及陆姑娘时,大人明显顿住了。陆姑娘刺绣极佳,获得榜首,可惜却被梁夫人抢先一步,将人请去梁府当女工先生,也不知大人是否因此惋惜,才有了这般神情。
徐季安将眼神收回,点点头,又摇头,看得千夜迷糊。
点头是因为他们早已认识,摇头是因为陆柍不记得他。
徐季安初遇陆柍是在永嘉二十一年,彼时春寒料峭,长陵的冰雪尚未消融。
贞贤太子萧云景年前染了风寒,又因太医医治不当,终是未挺过寒冷冬季,病死在东宫殿。皇帝痛心不已,将相关太医斩杀,太医家属流放,就连昔日跟随贞贤太子的官员也被贬偏远之地。
徐季安便是在那时离了长陵,见到陆柍。
马车沿着官道行走,没有到江陵,反而摔下悬崖,经过层层松柏缓冲,砸在了绵软的雪里。半响过后,散架的木头堆下才伸出一只冻得铁青的手。
那是最冷的时节,家家户户围着暖炉话家常,悬崖之下的徐季安却在天寒地冻中背着昏迷不醒的竹影寻找避风场所。不知走了多久,一抹芽绿色出现在茫茫白雪中,那是冬日里的生机,危难中的恩赐。徐季安生平第一次体会“雪中送碳”是何等滋味。
少女身着芽绿色半旧袄子,冻得通红的脸几乎埋进了立领,她用手挡着风,一路小跑过来。
“公子,前头的路被大雪封了,我带你们出去吧。”
徐季安背着身体有些僵硬的竹影点点头,于是跟在陆柍身后寻找出口。他们在雪地里走了一天一夜,走到徐季安力气全散,想要放弃。他将竹影放在雪上,想要躺下,前头陆柍却欣喜地将他拉起,说是找到了出口。
徐季安闻言,泪水决堤而下,在寒风中多了一丝滚烫。他们二人一起将竹影扶起,颤颤巍巍地走到路旁,遇见过路的板车,终是天不负自强之人,三人都活了下来。
他犹记得四年前两人分别时的话语,她道,公子可要身体康健,岁岁平安。
可惜,陆柍不记得了,徐季安苦涩地笑笑,没有同千夜讲话。
那日风雪极大,徐季安和竹影浑身裹得严实,只露出一双眼睛,她不认得自己,也是情有可原的
他其实很想问问她这几年可还安好,但又害怕,害怕她会想起在沈府中的苦难,害怕她因陆林之事再次悲伤,更害怕自己忍不住靠近她,将她拉进自己的危险生活。
他做的是违抗皇命的事,头上始终悬着一把刀,怎好让刚脱离苦海的陆柍踏入另一方炼狱。
静默许久的千夜终是忍不住询问道:“大人,我们是否要和陆姑娘打声招呼?”
徐季安摇头,将帘子放下,淡淡道:“不必了,待竹影出来我们便回去。”
如今陆柍离了沈府,有了住处,也有了赖以生活之事,他不好再打扰她,也不会想着和她相认,先前她未能认出自己,不妨是件好事。
可惜,陆柍不会如徐季安所盼,忘却过去,安行生计。
回到东柳巷后,她将方才在街上买的巧果装在碗内,又用杯子倒了点桂花酒,置于院中石桌上。
她拿出纸笔,如是写道:阿姐安康,可已度过忘川?若是已过,便安心投胎去;若是未过,还望笑纳贡品。柍柍今日参加乞巧比赛,于刺绣比赛中夺得魁首,因此被梁府相邀。柍柍不敢忘记阿姐恩情,待我进入梁府,不日便能寻得阿姐之验状。待寻得验状,倘若大理寺果真欺瞒真相,柍柍定会竭尽全力告御状,惩处恶人,让阿姐九泉下安心。
陆柍举起桌上的明烛,点燃信纸,看着纸张上的火焰逐渐旺盛,又慢慢熄灭,眼里满是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