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hapter2(2 / 2)

    原主却没出租三楼的空屋。

    是顾忌到租客可能会带来麻烦,也是比对了出租房屋的开销与收入。

    租屋价格与房间大小、装修、地段相关,也与附加的服务相关。

    租客可以要求提供餐饮洗衣等家政服务。房东不提供,租金收入必然会减少。

    谁给租客提供家政服务?

    多数情况下,房东们选择自己搭把手,但原主宁愿在办公室坐班十小时,也不喜欢困于菜场、厨房与洗衣房。

    她以每年17英镑的价格雇了住家女佣朱莉。

    这种薪资的佣人只需照顾原主一个人的生活起居。如果增加女佣的工作量,肯定要加工资。

    把三楼屋子的房租与额外支出的家政费用比较,再考虑租客可能带来的不安定因素,对比之下还不如把房子空着。

    莫伦赞同原主的选择,她也不喜私人领域有外人。

而且比起住家帮佣,更怀念智能化时代,全屋以机器代人做家务。

    如果她选择做房东,必是在伦敦有了第二套房,不用与租客抬头不见低头见,只管闲适地收租即可。

    坐等收租的轻松日子什么时候能来?

    除非天降横财,否则不算通货膨胀,以女性电报员的年薪,不吃不喝十几年可以全款在伦敦买房了。

    如今英国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只有男性一半或1/3的薪资。

    电报员也一样。在这个时代,却是对女性相对友好的职业选择。

    往前倒退三十多年,摩尔斯的电流电报机尚未被发明出来。

    那时提供给英美女性的就业选择,除了做所谓的“家庭天使”与经营自家产业,走出家门后多数成为家庭教师、家政相关服务人员或纺织厂女工等。

    这些年,情况渐渐改变。

    比如需要医疗技能的专业护士,有大量女性加入。

    再如近十年不断扩张的电报业,从连接城市到国家到跨越大海,给女性提供了大量办公室岗位,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就业领域。

    这份体面的办公室工作,却也存在职业年龄危机。

    莫伦梳理原主记忆。

    电报员的工作强度高,扣除午餐时间,每天坐班九小时。

    这一行奉行“速度至上”,快速敲击键盘收发电报讯号,同步翻译摩斯码传递信息。

    商务讯息占电报通信的大额。一旦出错会导致客户损失惨重,所以电报工作的容错率极低,要求电报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尽管工作日不是每个时段都很忙碌,闲暇时能在办公室内织织毛衣或读读闲书,但公司对电报员的年龄设有限制。

为了确保体能跟得上,要求女性电报员的年纪在18~30岁之间,最好未婚。

    原主不知道十年后该如何转行。

    她在父亲的牙科诊所里做过助手,更确定了对护理学毫无兴趣,不可能转而学做护士。

    不排斥婚姻,计划找一位身家合适的男士结婚。

    婚后把这栋小楼全部租出去,收房租也能是一份稳定的生活来源。

    原主与沃尔在同一条街上班。

    打听过「杰克国际律师事务所」是业绩优异的老牌事务所,而萨米·沃尔入行十年,是小有名气的精英律师。他在伦敦有房产,没有传出不良嗜好。

    萨米·沃尔不只符合了原主对身家合适的择偶标准,还让她获得了两情相悦的欢喜,简直就是命运赠予的特殊礼物。

    莫伦不由想到茨威格的经典话语

    ——“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①

    从斧头巷到苏格兰场的观察,她敢断言萨米·沃尔99%有问题,这个男人与导致原主死亡的劫案相关。

    不只凭经验推测,更因沃尔看似体贴,今夜却还是不免泄露了几缕违和情绪。

    假设沃尔操纵抢劫案,他的动机是什么?

    趁着原主受惊吓,促进两人的感情?有必要这样着急吗?

    莫伦怀疑存在某个隐藏的深层理由,因为还有另一个疑点。

    原主做电报员刚好满三个月,今天是试用期的最后一天,能否转正还需参加一场考试。

    转正考试将在明天11月1日进行。

    换个角度思考,劫案偏偏在考前的夜晚发生,又是一个单纯的巧合?

莫伦不信接二连三地巧合。脚打石膏算什么,明天照常去电报公司。

    既能观察公司是否藏着线索,也是去见识一下电报构成的19世纪“互联网”。

    如今,电报员因职业便利能接触到各式消息。不限于伦敦本地,也能快速获取其他城市与海外的资讯动态。

    莫伦又与女佣朱莉交谈了几句。

    初步判断这位十六岁的爱尔兰姑娘与原主记忆里的表现一致,踏实、勤劳又不死板。

    合心意的住家家政不好找,而优秀的管家更难得。

    她将持续观察朱莉,如果对方也愿意,会将其往大管家方向培养。

    那是后话,先叮嘱朱莉不必在意等会楼上发出的响动。

    晚餐后,莫伦拄着拐杖,灵活地上了三楼。

    打开存放老海勒先生遗物的储物柜,从最深处取出一把左轮与一盒子弹。

    这把枪等同摆设,老海勒只在打猎时象征性开过两次。原主不会用枪,没碰过它。

    莫伦拆开枪,对零件逐一检查,确定它能够正常使用。

    不知子弹是否受潮?

    装弹,上膛,试了试手感。

    “砰!”

    一记枪响,精准熄灭五米外的蜡烛火苗。

    凑合用吧。

莫伦转着枪柄,遗憾它不是消音枪,杀人时难免有噪音。

    试枪,当然不是用来对付明天的转正考试。

    携带它是对这个时代治安的不信任。

    今夜发生抢劫,谁知道明天又会发生什么。毕竟打着石膏,脚的不便,通过手弥补一下。

    接下去,抓紧时间临阵磨枪。

    莫伦没收发过电报,但非常熟悉摩尔斯码。

    今夜来场急训,参考原主的经验与肌肉记忆,无实物现学电报员的技能。

    *

    *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

    莫伦提前十分钟出门,叫了一辆马车去上班。

    一路见识了十九世纪的时代特色,伦敦街头飘荡着隐隐的马粪味。她没遇上阻碍,顺利抵达公司。

    抬头,望向「查尔斯电报公司」的招牌。

    第一夜进警局,第二天进考场,不知考核内容又会带来哪种“惊喜”?

最新小说: 好兄弟古代托孤!送媳妇坑我? 神明的恋爱游戏 冲喜后,亡夫他又活了 枕剑匣 阶上春漪 全员反派读我心后,我嘎了男女主 曾听旧时雨 逃荒捡到首辅小相公 三国之召唤猛将 上门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