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安只有十三四岁,豆蔻年华,抽条的柳枝一般细瘦,脊背却很挺拔。虽然戴着面纱,看不清眉眼如何,但听声音,就是很有主见的样子。
而且胡老二早就说过,这么多年,简家当家的,不是简大成这个家主,也不是老太太这个长辈,就是这个小小年纪的姑娘……
许是她打量的目光太过明显,被怡安发现,就望了过去。
胡嫂子当时就红了脸,死死低了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怡安挑眉,也没说什么,继续听吴同说话。
“先生,属下实在无能,只买到这么一个小庄子。幸好,这两年收成还不错,出产的粮食,大半都存了起来。庄子里的人手,都是咱们自家人,可以随便行事。
“左边邻居是户部一个郎中的妻弟,右边邻居是京兆尹里一个捕头。都算好相处,这几年也没什么口角。”
简大成点头,“京都之地,寸土寸金,能在京都这么近的地方,买到这样的庄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想必,你花费了不少心思,辛苦你了。”
吴同的用心,被主家认可,很是高兴。
“先生喜欢就好,城里的铺子生意很不错,尤其是入冬到年前这几个月。
另外城里的院子也买了,城东和城南实在没有合适的,就买在了城西,前后三进。等先生空闲下来,属下随时陪先生去看看。”
这些事,其实简大成早就知道了,毕竟这几年,车队来来往往,通消息很容易。
他望向怡安,“妞妞可有什么安排?”
怡安摇头,笑道,“吴叔有空闲的时候,把庄子和铺子等所有的账册都拿来,我简单翻翻,其余等我做到心里有数再谈也不迟。”
“是,小姐。”吴同应得恭敬。
怡安又道,“城里的生意还是归吴叔打理,庄子这边归刀二叔和桂枝婶子,胡家婶子在院子里再帮几日忙,刀二叔和桂枝儿婶子有不熟悉的地方,胡婶子多指导一下。
“我爹身边的事,有大江小江。我身边有牛嬷嬷她们四个,二丫和腊梅暂时跟着奶奶。各司其职,歇息几日,若是哪里不合适,再进行调整。”
“是,姑娘。”所有人都是起身应声,简大成摆摆手,他们也就散去了。
怡安扶着老太太,穿了厚厚的披风,在庄子里走走。
三里镇的庄子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荷塘,鸡舍猪舍,温室,蘑菇窖啊,什么都有。
这里却只是种地,没有任何养殖的安排。
就是种地,也只种了玉米和土豆,连寒瓜都没种一亩……
当然这些都是以前了,怡安来了,所有欠缺都会陆续被补上。
争取一年就把这个庄子变成一个小型供应基地,即便以后全家搬到城里去住,有这个庄子在,也不会短了吃用。
老太太也是过日子的好手,不时说可惜。
“哎呀,这里避风朝阳,应该建个暖房,冬日就有青菜吃了。
“还有这里,建个小鸡舍,养二三百只小鸡,如今吃蛋,过年时候吃肉都不犯愁了。”
怡安听到好笑,小声劝着奶奶,“奶奶放心,有我在呢,保管明年这时候,什么都有了。”
老太太也笑了,“那倒是,我孙女最聪明了。”
祖孙俩看看就回去了,又歇息了三四日,一家三口决定进城去走走。
自家的铺子,都说生意好,到底怎么个好法,却一直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