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同拿到手里的时候,也是忍不住感慨。
当初给简家送来,他可不知道,如今又要经由他的手花出去,而他也成了简家人……
怡安不知他感慨,额外又给胡老二和刀老大一人二十两银子,有零有整,防备他们同吴同走散的时候,也不至于没有着落。
虎头石头和狗蛋,一人五两,同样是散碎银子和铜钱。
三个半大小子可是高兴坏了,他们还是第一次拿到这样的“重金”!
众人家里都交代清楚了,行囊扔上马车,就这么静悄悄出发了。
没有十里相送,也没有哭哭啼啼。
因为庄子上人人都忙,没有这个功夫。
更是因为,以后先生要进京,京都和这条路,注定要被众人跑的更平坦。
如今这样的离别,以后会是常态,自然也会奔向更好的未来。
吴家人更是习惯了,毕竟在胡家时候,吴同就经常不着家。
吴大娘带了两个孩子在忙着晒被褥,摘菜洗菜,晚上先生要带亲兵回来。
吴嫂子更是同丈夫摆摆手就算了,铺子里热气腾腾,又有一锅包子要出锅了!
一切都很平常,也是最自在安宁的模样……
黄昏时候,简家的马车到了三里镇,李师傅赶车回了南院,亲兵们就进了北院。
大炕已经烧热了,铺了晒得暖烘烘的被褥,灶间里已经传出了饭菜的香味。
吴大娘拎着勺子趴在门口,笑眯眯吆喝兵卒们,“回来了,赶紧把衣衫都换下来,我明日再洗。先洗手,吃饭!”
兵卒笑着应声,栓好马匹,安哥儿和平姐儿就提了草料,合力倒进马槽子。
兵卒们就吆喝着,“放着,我们来!”
吴大娘就道,“让他们干吧,也干不了几次了。庄子里要建学堂了,到时候,他们就要去读书了。”
“是吗,平姐儿也能去吗?”有兵卒问着,一边抬手把两个孩子抱到马背上坐一会儿。
两个孩子又害怕又兴奋,笑脸通红。
吴大娘骄傲的抬了下巴,应道,“当然能去了,庄子里的丫头小子们都能去。小姐说了,女孩儿更要读书,学写算,以后当家理事都用得到。而且就是嫁人,当娘的知书达理,也能好好教导孩子。”
兵卒们都是笑了起来,“大娘才来几日啊,已经这么喜欢庄子了。”
“那是当然,我们如今是简家人了!说实话,以前不知道庄子上这么好,否则我早就让儿子想办法过来了。”
“大娘如今过来也好,我们可享福了。”
“客气什么,你们可是保护我们先生的,我们不会武,但这些小事还不难。”
众人说笑着,很快放了桌子,就热热闹闹开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