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市长说想选哪就选哪,要多大给多大,但是李星其实没啥好选的,只能选长江边上,主城区的郊区外,毕竟这些东西生产出来要发往全国。
如果要做外贸,销往国外,特别是老美,那其实还是东南沿海更方便,在山城还得运一千多公里才到沿海港口。
但是李星的所有产品,包括面对消费者的电动车,他都不会出口,只是在国内卖,所以山城的地理位置倒没那么不堪,至少还有一条长江,运往长江沿岸的城市还是比较方便的。
“就选这儿吧。”,李星也没纠结,在主城区郊外选了2000亩工业用地,在地图上画好圈,然后就让林市长的秘书回去汇报了。
“小凡,起草合同文件吧,然后找一个顶级的律师团队过来,和政府把合同签了。”
“你可以开始设计工业园区的建筑图纸了,还是弄一个不高的楼作为总部,生活区域,办公区域,工业生产区域,娱乐设施区域都要,基地生态要和谐。”
“网上的招聘工作同步启动,然后通知国企比较快,质量有保障的建筑公司,立刻开始建设工业园区。”
这个工业园区注定要成为一个高产值,大量工人的小型社区,除了办公,生产,还必须满足生活和生理上的需求。
李星自己都没想到事情会进展得这么顺利,不过顺利也好事,总比不顺好。
他投资建设工业园区的事情被林市长提到市委会里,成为这一段时间内最高优先级的事情,所有事情的推进得非常顺利。
小凡找的顶级律师团队确实顶级,两天内就审查完合同,并根据一些不能言说的政商潜规则提供合同修改建议,最终合同李星看完觉得这钱是没白花。
李星还问他文涛二哥要不要来凑个热闹,被他二哥一口回绝,“我是个离婚律师,我凑什么热闹?”
签合同更是快到光速,李星递交合同给市政府,没到5天,就通知他签合同,李星回来不到10天就光速搞定了这个事情。
合同一签,李星就把1500亿资金放到这个项目的专用资金池里,这下林市长他们悬着的心彻底落下,李星是真有1500亿。
看来这世界卧虎藏龙的人太多,拥有1500亿资产的富豪能在全国富豪榜上排名第6,而李星一口气掏出来1500亿流动资金。
懂一点的资产常识的人都知道,流动资金和资产之间的巨大差异,号称拥有几千亿资产的富豪,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资产最大的部分是股票。
一旦这些富豪真要把股票变成现金流,那对公司的股价是毁灭性打击,股票也就不值那么多钱了。
在李星搞定工业园区,准备建厂的时候,周教授的测试报告也使得李星组建超大型蓄电池工厂项目也在电网系统内部通过。
电池工厂还有一些其他的技术,也是需要李星提供的,电池工厂的综合组装管理系统,也就是放置电池的架子,和对应的应急安全措施,整个电池电量管理系统等等。
这个工厂的所有权属于电网,然后电网采购李星的电池和这一整套系统,即使李星可以做到智能机器人自动巡检,但是电网也希望安排一些工作岗位。
李星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提供商,产品供应商,其余都是电网系统说了算,包括什么时候充电储电,什么时候放电,这都得配合电网系统。
这个比蓄能水电站便宜10倍的超级蓄电池工厂,还不影响周边环境,电能转化利用率非常高,投入的第一年电网就可能开始挣钱。
什么投资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业务,能当年就回本?这真的是神仙难遇的项目。
唯一对这套技术不满的地方就是自动化程度有点太高了,他们甚至希望处理应急安全措施的也是人工,而不是机器,这不就又有理由安排很多人的工作岗位了么。
但是李星坚持应急安全措施的必须是智能机器,因为人的反应速度不可能有机器快,如果因为疏忽导致更大的灾难,李星的这套技术很容易背锅。
比起人,李星更相信他的算法,而且作为安全第一再第一的项目,李星为整体的安全系统设计了很多冗余,所以他可以拍胸脯说,出了事情我来负责。
双管齐下,山城的工业园区搞定电池生产,电网系统内部在找合适的地方建设超大型蓄电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