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一头雾水,却还是乖乖跟着离开。
正院里。
林母从梳妆台上拿下一只木盒,里面是昨天她从府里支出的钱。
她把木盒递给王清,“这里面一共有一千两银子。”
王清听到第一句话就瞪大了眼睛,一个手抖险些要把盒子摔出去,待反应过来,赶紧把它紧紧搂在怀里。
林母见女儿这般冒冒失失的样子,心中不免为她感到焦虑,见她财迷的样子又不由哑然失笑,“为了将来打点方便,为娘将千两银票换成了八张百两银票和一些碎银子,你且将它安置妥当。”
王清连连点头。
林氏沉吟一会儿,复又开口,“此次入宫,只能带上一个丫鬟,原先伺候你的两个性子都有些跳脱,为娘放心不下,你就带秋月一同上京吧。”
“以后遇事多思多想,千万不要率性而为,多与秋月商量......”
王清又是一阵连连点头,见林母越说越多,她笑眯眯上前给林母捏了捏肩,打断了她的话,“娘~你对我真好~”
林母拍了拍她的手,想到这或许就是母女俩最后的相处时光,心中又是一片怅然。
离开林母院子后,王清回到了自己的西厢房。
甫一推开门,就看见王玥一身白衣,靠在墙上不知道想些什么,桃花眼里一片冷淡。
听到声响后,王玥才抬起头,见是阿姐,眼底才出现几分暖意。
王玥把手里的香包往王清怀里一抛,见她手忙脚乱去接,还能抽空瞪自己一眼,不由笑意更甚。
“诺,你要的香囊。”
王清原本愤愤的神情一下消失了,她面露惊喜:“你真的做出来给我啦?”
王清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儿,认出是母亲的手笔,又拿到鼻尖嗅了一下,一股荷叶的清香袭来,贵而不俗,雅而不酸。
王清心里喜欢极了,面上却又故意拿乔道,“这是我独有的,还是那些个姐姐妹妹都有啊?”
王玥失笑,“当然只有你有,我还有哪些个姐姐妹妹?”
王清心里咕哝道,那可不好说,她身边可就一堆想当王越好姐姐的。
王玥不知道她心里想的,见王清还在门口附近站着,便干脆几步上前,紧紧把她抱住。
感受到肩颈传来一片湿意,王清有些惊愕,她下意识抬起手,学着林母的样子,略有些生涩地,慢慢拍了拍王玥的背。
巳时三刻,天光大亮。
王清要离开了。
微风拂过,柳枝轻曳。
王家的大门从内向外推开,一只精巧的青底粉面绣鞋迈了出来,跨过那道门槛,王清就收起了往日的散漫姿态,她双手规矩放于两侧,腰部用力,脊柱挺直。
宫里来的丫鬟公公们跟着王清踏出王府,门内王家众人目送着他们离开。
一道门把人群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拨。
王清走了几步后,忍不住停了下来,回头。
她看见阿爹阿娘互相扶持,站在门后,双眼含泪;也看见她的阿玥,独自站在阴影里,一直安静地注视着自己。
王清心里突然一阵酸软。
她眼里憋着泪,却努力露出自己最灿烂的笑,仿佛依旧是那个烂漫天真的王家姑娘。
王清用力地挥了挥手,眉眼弯弯,无声说道:我走啦!大家各自珍重,将来有缘再见啦!
门口的石狮子跟王府众人一起目送,这个看着长大的女孩慢慢消失在视线里。
回房后,沉默在室内蔓延。
王玥突然开口道,
“爹,娘,我不想去府城了。”
王明德下意识呵斥,“胡闹!”他有些惊疑不定,“不去墨池,你是打算去国子监不成?”
“国子监现下都是一些权贵子弟,原先还会在各州选拔一二寒门学子,如今这条规定却是如同作废,不过你要是想……”
王玥打断道,“不是,父亲,我不是想去国子监。”
她眼睛闭了闭,再次睁开已是一片清明,“我是不打算继续科举了。”
王明德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
“‘君子有道则出,无道则隐’,如今我不想入仕了。”
王明德了解自己的孩子,他有些失望地开口,“你是因为这个才放弃的吗?”
“学了那么多年的圣人言,不是为了给你的私心扯幌子的!”
说罢,王父甩袖离开。
林氏见状,有些着急,不懂怎么突然闹成了这样。
她有些迟疑地开口,“阿玥......”
王玥扯了一下嘴角,“娘,我没事,父亲说的本也没错。”
“你是因为青儿的事……所以才……?”
“我不知道。”
王玥又重复了一遍,“我不知道。”
过往十二年就像一场镜花水月,她一路顺风顺水走来,读书,扬名,科考,此前她从未想过自己效忠的对象是个什么样的人。
天子高坐庙堂之上,对王玥而言,一直以为,要很久以后她才有机会去了解这个国家的统治者。
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不仅使王清离开了她,也让她提早意识到君王是个怎样的人。
王玥如今也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少年,既不是将来那个名动江南的翩翩公子越,也不是后世记载那个权倾朝野的王相。
所以王玥虽然头脑里一片乱麻,心里众多情绪翻涌不停,但是她不知道此刻内心喧嚣而上的是浓郁的不甘和蓬勃的野心,愤怒所指的是无德的君主和不公的世道。
她只能一遍遍重复“她不知道”。
林氏想起昨日那个柔软而明亮的少年,有些不忍心阿玥就这样放弃。
她温柔地摸了摸王玥的脑袋,“既然你也不知道,那就先走下去吧,若是等你考了举人后,依然不想入仕,那我们就不继续了,你父亲那边我会跟他讲的。”
好像只过了几秒又好像过了许久,
“知道了,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