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林雨的解释,姜瑜明白了这小孩就是情商有点堪忧。
不过看来这次来考试的真是卧虎藏龙,丞相家的孙子和大学士的孙子,自己作为国公府的公子反而不够看。
接着姜瑜他们就跟着众人往山上爬,随着越爬越高,有人已经气喘吁吁。
姜瑜明白这样安排也能锻炼下学子们的体力,到时参加乡试也不至于体力不支晕倒。
等到终于到了最顶端,便豁然开朗起来。
只见山下书院便矗立在山谷之中,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
书院的大门由红木雕刻而成,上面镶嵌着琉璃瓦,散发出一股古朴庄重的气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门前的石阶被岁月雕刻得光滑如镜,仿佛承载着历史的沉淀与智慧的传承。
姜瑜不禁感叹,这书院可真有钱,而且还没有一丝铜臭之感。
其余人也被这景象迷住,感叹着若是在这里学习,定会高中!
林雨因为来过所以倒没显得多惊讶,反倒跟姜瑜介绍着里面特别之处。
这时有位书生装扮的学子走到他们面前:“恭喜诸位通过了第一关,吾名罗安,字时汀。
接下来便由吾带领你们前去考场,若你们通过今天的考试,那吾便是你们未来的师兄。”
罗安说完后便带着他们走向考场,林雨悄悄跟姜瑜解释:“罗师兄之前参加科举时已经过了乡试,但听说会试时发挥不太好,没能考上贡士。
所以一直在书院进学,渐渐的山长便让其帮着教育学子。”
姜瑜没想到这里的人都这么卷,看来还真适合自己。
进入考场后,学生们便将举荐信上交,由书院的童子们收齐。
接着等到巳时,考试正式开始。
姜瑜并没立刻打开卷子,先静下心来闭目养神。
而打开试卷后,发现和平时考的内容并不相同。
虽然都出自四书五经,但并不是考解义背写那些,更不是经义、作诗。
居然只考策问一题(包含治国之道、吏治政风、仓储民生等)。
这应该是殿试才会考的,姜瑜觉得有些意思。
可有些考生却觉得这就是在为难人,因为都不过是秀才,若不是出身官员之家,谁又能接触到这些呢?
姜瑜看向题目: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墨子》)
以此大梁为论民,练治国之道。
意思是说,以《墨子》这句话为基础,写一篇关于大梁朝民生和治国的论文。
姜瑜觉得这道题实在太大了,而且一个国家的治理怎么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讲完?
果然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抱怨起来,但因为是书院的考试,所以秩序并没有很严格,何况里面有许多官员、门阀之子。
姜瑜思考着大梁现在的问题,朝堂上呈现分裂之势,圣上虽是明君,但并没法平衡这种趋势。
而且大梁现在也不过二世,根基不稳,太祖皇帝是靠着打仗打下来的江山。
所以现在恰好是将士们的阵痛期,因为要将权利慢慢转移到文官手中,肯定矛盾冲突不断。
可这些问题该写到答案上吗?还是答一些假大空的话,来称赞圣上。
姜瑜有些犹豫,不过是个书院的考试,自己要不要这么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