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新晋小三元!(1 / 2)

姜瑜彻底燃起斗志,他想要给这个朝代一点震撼!

    很快临近院试,有道是四月荆南饶节物,橘绿橙黄满箧。

    春天彻底来到,整个临阳县彻底姹紫嫣红起来。

    因着学征大人从京城来,所以半个月前,学子们便知道这院试要开始了。

    姜瑜也在这生机盎然的氛围中,走上了院试的路途。

    要说和前两次有什么不同,姜瑜只感觉自己一片从容,这一次他不再紧张,反而觉得一切都在把握之中。

    就连心莲她们都看出来了,自从大小姐送来信后,少爷便更加刻苦和急迫。

    仿佛要快点参加考试,这确实是姜瑜的想法。

    因为他觉得这进度实在太慢,就算考完院试,还要等三年才能到乡试。

    这科举之路太漫长,姜瑜已经有些失去耐心,但他这时便会练字,随后想到,就算是在现代,也没有那么快。

    姜瑜带着阿福踏入官府,这里就是接下来两天的考场。

    姜瑜像前两次一样将保单递出去,并任其检查是否有疑物。

    因为只考两天,所以对于姜瑜而言反而轻松许多。

    进入考场内,每个人的空间要比前两次大,因为从人数上来说,已经筛掉一大批学子。

    考试题目也与之前两次相差不大,所以姜瑜不担心。

    很快试卷发下来,第一题便是: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出自《礼记·学记》,这道题其实就是再讲教育,意思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叫做预先防备;

    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叫做合乎时宜,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导,叫做顺应;使学生相互观摩而得到好处,叫做切磋。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原因。

姜瑜写下后面的内容: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随后便阅读第二道题,此题写到:可见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攻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出自《春秋·左传》(卷七宣公·晋楚邲之战)

    看来这位钟大人是个善战的军人,这题其实对于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们来说有些为难。

    意思是:见到有利就前进,知道艰难就撤退,这是治军的良好准则。

    兼并弱小之国,攻讨昏昧之国,这是用兵的良好韬略。见到有利就前进,知道艰难就撤退,这是治军的良好准则。

    兼并弱小之国,攻讨昏昧之国,这是用兵的良好韬略。

    姜瑜思考着出题者的用意,难道又要有战事发生?

    可近来没听过什么消息啊,真是难为人。

    不过他还是打起精神,想着破题的方式。

    便以: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这个角度进行破题,接下来就好写许多了。

    姜瑜往下开始编:军中之事,不可待君命,诸将为主。善战者,能发其众。

    后兵而先至于战者,此兵之要也。

    当战,先则能制敌,后则为敌所制。

    行兵先敌,此时不可失。

    兵之原,至贵者,固而不可固也。牵则执之,为敌所牵则。

正兵者,陈之常也;而阵之巧,皆在于将帅之心也……

    爱民之力,养民之命,胜敌之道,示民之必得。

    姜瑜看着他绞尽脑汁才憋出来的文章,其实不太满意,但也没办法。

    自己从没上过战场,哪里懂得用兵之道,不过是引用些爱国名将的话来打马虎眼。

    至少这题顺利过关了。

    时间过的很快,已经到了下午时分,姜瑜便打算用些点心,垫垫肚子,休息一会。

    随后就看这最后一题,只见写到:以边关景色为题,写一首五言律诗。

    这其实很好写,不过他们都没去过边塞,只能完全靠想象。

    姜瑜在现代时倒是去旅行过,但那跟古代肯定不同。

    而且这题看似是让人写景,其实还是为了写战争的残酷。

    以景喻情,也不知道这钟大人为何会对边关如此钟情,姜瑜记得学政大人好像不习武啊?

    他理清了思路,直接动笔:大阵飞云外,

    雄风吼怒涛。

    一人齐上下,

    千古镇蓬蒿。

    不得天心定,

    还能地力高。

    功臣元有志,

莫惜羽觞醪。

    就这样,姜瑜写成后,便开始誊抄到考卷上。

    傍晚时分,终于将其完成,等着有人提交后,姜瑜也交了卷子。

    出了考场,姜瑜没有那么疲惫,阿福替他拿好东西后,便回了家。

最新小说: 神话三国之至尊帝皇 刺客伍六七开局牛马符咒锤爆赤牙 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 东宫 玫瑰予我 忍界,一天涨十卡,我成最强风影 被献祭后我成为神灵新娘 我靠抽卡凹人设 我快亏成麻瓜了 斩神,荒天帝代理人,开局不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