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私塾每到五月就要放一个月的田假,是让学生们回家帮忙夏收的。刚好郑先生也有事要回乡一趟,他在家乡也有些田地,还能顺便把租子收了。郑娘子自然是和他同行,但是考虑到郑子衿还小,不舍得让她舟车劳顿,就把她托付给了周家。
听说郑子衿将要在自己家住一个月,圆圆开心的不得了,这几个月相处下来,两个小姑娘已经成了极好的朋友。就在她日夜期盼着田假的时候,板栗先回来了,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刘怀慈。
原来刘怀慈正月里没能来,一直心有不甘,再加上今年他成功考进了县学,作为奖励,刘杜仲就同意他来周家过一阵子。他放学后只回家收拾了几样行李,就跟着板栗一起回来了。
他每次来周家,总要给圆圆带点小玩意儿,所以圆圆见到他也很开心。家里唯一不开心的,可能就是粽子了,一下子压着他的两座大山都聚齐了,能开心才怪。
对于村里其他孩子来说,田假自然是要帮家里干农活的,哪怕不下地,也要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做做饭之类的。但是对于周家几个孩子来说,放田假就是用来玩儿的。尤其是这次家里这么热闹,他们玩的就更开心了。
陈小莲把郑子衿安排和圆圆同住,就在东跨院的耳房里,那两间耳房已经被打通了,一间做卧室,另一间做书房,足够两个小姑娘住了。
至于刘怀慈,他本就是常来的,陈小莲给他留了专门的房间,就是西跨院的正房,正好三个男孩子一人一间,偶尔玩的开心了,三个人也会挤在一张床上睡,陈小莲也随他们去。
每到吃饭的时候,大大小小五个孩子都自觉地拿着碗去排队盛饭,一个赛一个的俊,看的周母开心不已,恨不得这五个全都是自家的。王嫂和李嫂在周家多年,对于周家的三个和刘怀慈都是看惯了的,这次又多了一个漂亮又文静的郑子衿,两人看了也是交口称赞。
这一日,五个孩子起床后先是读了一会儿书,最小的圆圆就有些坐不住了,开始撺掇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出去玩。几个人结伴去问了陈小莲,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带好东西出门了,直往后山去。
原来,陈小莲怕午间日头大,把几人晒黑了,就指了当年周家宝带她荡秋千的地方,让他们去玩。给他们带足了吃食和水,又叮嘱了最大的板栗和粽子,这才放心让他们出门去。
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话,感觉一下子就到了娘亲说的地方。虽然周家宝这几年是越来越忙,很少有时间陪陈小莲出来玩了,但他还是在原先的地方搭了一架秋千。这个秋千是他特意去镇上找木匠定做的,外面刷了厚厚的桐油,虽然不是很精致,却胜在结实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