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爱,是谁将消息透露出去了,都给本将去找,一定要找到他们的踪迹!”
于是十五万大军开始地毯式搜索,隐藏在暗中的黑兵台看到这一切,立即将消息传递回去。
其实,即使不用蓝晶透露情报,箫虹他们也能猜到,齐国等三方势力肯定会布下天罗地网,将他们这群人拿下。
深入敌人腹地,他们必须慎之又慎。
随后箫虹就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
“我们去庐州!”
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步棋,就连张谦都劝道:“庐州离北元实在太近,若是北元得知有这么一支军队到来,必定警惕,引起各方警觉。”
南方有起义势力,北方不是没有,箫虹的想法太过冒险,容易将他们所有人都搭进去。
不过,箫虹胸有成竹。
“张谦兄弟,以我军现在的粮草,不可能让我们坚持到返回湘潭,所以我们必须兵行险招,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在这边,然后我们再迅速回撤,绕个路,回长江岸边。
而且去庐州也是为了补充粮草。”
张谦见箫虹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也明白他的意思。
随后大军直扑庐州,将庐州的粮食搬走了一半。
见有大军到来,庐州百姓惶恐不已,然而盘龙山起义军在拿了粮食后,直接从东门而出,不见了踪影。
很快,在发现盘龙山起义军跑向北面,三方势力又率十五万大军跟了上去,意图拦截起义军。
然而,仅仅只是一条大路的区别,箫虹带领一万余人迅速向南而去,直奔长江岸边。
得到消息后,三方势力的将领气急败坏,立马分三路,分别去往各个长江段埋伏。
但过了几天后,他们没有发现盘龙山起义军的踪影,一时间无比疑惑。
“这群人跑到哪里去了?”
不久后,齐国和楚国的探子共同传来消息,他们在长江南岸的几个府城发现盘龙山起义军的踪影。
原来在黑兵台的协助下,起义军的楼船赶到指定地点,将箫虹等一万余人运至长江南岸,随后箫虹率领大军直奔附近的府城。
不是箫虹不想直接顺长江逆流而上,而是他已经知道,齐国和吴国已经在长江岸边设置无数兵哨。
一旦他们出现,他们就会立即在长江上阻截。
箫虹带的这些人都是陆战兵,没有水战的经验,在长江上战斗,必然是死路一条。
于是箫虹便以这样的方式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三方势力果然上钩,十五万大军联同当地守军,逐渐地缩小包围圈,意图将这一万余人困在某个府城内。
然而,起义军运动速度相当快,他们没有像敌人猜想的那样,从陆路而走,反而再次登上楼船,向长江北岸而去。
到达长江北岸后,这支军队同样直奔附近的某个府城。
三方势力发现自己又被戏耍,不由地大怒。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追击盘龙山起义军的同时,黄巢军趁乱向北而去,北方杀劫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