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随手端起桌上的酒杯,将里面的酒水一饮而尽。
边上的李承乾赶快给他满上,显然已经开始熟练运用起了这一套。
随后王辰才接着说道:“先不说怎么定刑,姑且先来讲讲,你刚才所说刑部和大理寺中的第一派官员。”
“他们认为刘同继母杀其父案,属于前朝案件,并非本朝之事,所以不予记录和理会,不知你们父子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王辰主动抛了个问题出来,李世民顿时给李承乾打了个眼色。
这可正是在老师面前显摆一下学生有文化的好时候,得赶快让自己宝贝儿子在王兄弟心里留下个好印象,这也有助于王兄弟更加愿意教导自己的太子。
当然了,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李世民自己也不好说这个问题。
他当初之所以没能够最终裁定这个案件怎么判,就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唐朝哪管隋朝的事,这是大多数朝中官员普遍的想法。
地方上的县令和州府首脑,也一般是这么处理事情的。
所以在李世民看来,刑部和大理寺这一派官员所持的这个观点,有那么些道理。
不过在自己王兄弟面前,李世民有些不大敢把这个观点说出口,他本能直觉上的认为,说出这个观点之后会挨批评。
所以他干脆把这个回答问题的机会丢给自己的儿子,让太子李承乾来背个锅。
答对了,那就在王兄弟心中留下个好印象。
没答对,他这个当父皇的也不沾什么边。
果然,坑儿子也是这老李家的一项传统艺能,李世民把这手艺是学的相当精湛。
在得到自己父皇的眼神指示之后,李承乾立马打起精神来,随后有些恭敬的对王辰说道:“回禀老师,学生认为这些官员说的有些道理。”
“毕竟前朝至本朝之间,有太过漫长的混乱时期,一座县城可能几次更换所属势力,这些卷宗档案实在是混乱不堪。”
“所以如今我大唐统一天下,革故鼎新,将前朝乃至混乱时期那些杂乱不堪的文书进行销档,重新开始记录论述各类案件。”
“这应该也算是合情合理之事。”
等李承乾回答完之后,等待他的却不是王辰的评论或赞扬。
而是一副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他。
这个眼神持续了将近半分钟,直把李承乾看的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在这种眼神的注视之下,他仿佛真的变成了一个痴呆。
这位太子也忍不住干咳了两声,掩饰一下自己的尴尬。
“老师,学生说的可有什么不对之处吗?”
王辰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膀。
“还好你跟你老爹都是做买卖的,属于生意人,不会涉及官场和政治。”
“要不然我肯定劝你别踏足官场,否则以你这样的论断,估计很难混下去!”
李承乾顿时面部肌肉猛地抽搐了两下。
这评价也太狠了吧,他要真的是商人之子也就算了,可他是太子啊。
当朝太子,日后的国君,居然被自己的老师评价为不懂政治,混不下去官场。
那他现在干脆找根白绫,吊在房梁上走了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