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这边。
荆州有很多反曹人士,如今曹操八十万大军南下,在襄阳一带早就传开了,很多反曹人士都因此向南迁移。
大批的士族以及寒门士人,都涌入了江夏、长沙二郡,其中就包括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
庞家和黄家都是荆楚的名门望族,如今却都放弃了祖业,带领大部分族人南下,只留下小部分的家奴,看管着襄阳的祖产。
加上一个水镜司马徽,三人在荆州都有很高的名望,也都是坚定的反曹人士。
一是为了躲避这次战乱,二是不想和曹操有交集。
司马徽等三人南迁,除了反感曹操以外,也是因为诸葛亮和庞统的关系,两人在刘珏的授意下,有意无意的提醒三人,刘珏不会死守襄樊。
三位老者都是聪明人,顿时知道这是刘珏的意思,虽然不明白刘珏的用意,但他们还是决定举族南迁。
三人在荆州数十年,不仅有足够的威望,而且门下弟子无数,有他们在前边带头,很多士人也都跟着南迁。
除此之外,许多百姓也开始南下,目的就是为了躲避曹军。
刘备把曹操说成杀人狂魔,但这些都是跟刘表学的,因此荆州的很多百姓,都对曹操感到十分害怕。
对于三位老者的南迁,刘珏当然是很高兴的,以后自己建立科举制度,还是要靠着这三人的帮助。
在三位老者南迁之前,刘珏召集襄阳众臣,讨论该如何应对曹操。
当然,刘珏这只是做一做样子,主要的目的,还是看一看哪些人是降曹派。
现在刘珏和曹操站在对立面上,对于这些一心降曹的人,他必须尽快剔除出去,等到以后有机会再秋后算账。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东曹掾傅巽,随后还有韩嵩、刘先、张允等。
尤其是张允,他是刘表的外甥,母亲是刘珏的姑姑,和刘珏乃是表兄弟,结果现在也站出来提议降曹。
至于蔡瑁、蒯越、蒯良,这些早就想投降曹操的人,这时候反而没有开口,但是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
刘珏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是心中却是冷笑不已,已经将这些人的名字默默记下。
不是刘珏不想杀这些人,只是这些人在荆州,都有着一定的名声,若是贸然杀掉他们,会影响到刘珏的名望。
而且这些都是小角色,现在不杀他们,并不影响大局,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这次商议结束之后,刘珏派蔡瑁、蒯越镇守樊城,韩嵩、傅巽等人随行,让文聘率领两万大军,跟随他驻守在襄阳。
此后又过了两天,刘珏收到了消息,一代枭雄刘备死了。
刘备的死,是刘珏一手造成的,因此在他的意料之中,也没有太过激动,但心情却是很畅快的。
刘备老是惦记着荆州,不把这个家伙除掉,刘珏睡觉都会不舒服,现在总算是了结了一块心病。
不过高兴归高兴,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刘珏当即派人前去吊唁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