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的这番话,尽显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
一道诏书下来,刘表是顺臣还是逆臣,全都由曹操说了算。
你要是不听我的话,我就要派兵攻打你,你要是敢起兵反抗,那就是反抗天子的逆臣,我就更要发兵打你了。
一旁的郭嘉说道:“如果能顺利攻下襄阳,就可以进一步图谋长江以北的荆州。就算不能够攻下襄阳,也能够打击刘表军队的士气,消耗他们实力,无论怎么样我们都不吃亏。”
曹操大喜道:“奉孝说的有道理,立即让人拟一道诏书,派使者送往荆州。”
……
刘珏回到襄阳已经好几天,经过几天的休息之后,他也开始了自己的求贤计划。
此时的刘珏,正坐在一辆宽敞的马车上,周围是赵龙、张盛以及十八名护卫,一行人正缓缓向着襄阳城外行去。
刘珏这次求贤的目标,当然是诸葛亮和庞统。
这时候襄阳名士众多,比如孟建、石韬、崔定等人,但刘珏最为渴望的,当然还是卧龙和凤雏。
不管是三国演义等小说,还是三国志等正史,都对这两人极为推崇。
卧龙和凤雏,得一人可以安天下,绝不是吹牛!
诸葛亮就不用多说了,在历史上的名气很大,隆中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策略,为蜀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备死后,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繁荣稳定,而且隐隐有向上的趋势,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治国的能臣。
要不是刘备兵败夷陵,送葬了蜀汉的精锐,丢失了重要的荆州,否则按照诸葛亮的设想,蜀汉坐拥荆州和益州,未必就不能北伐成功。
说到底,还是刘备这个猪队友坑了诸葛亮一把。
至于庞统,名气就远远比不上诸葛亮了,当然这也是因为他英年早逝。
但不可否认,庞统这个人是真的有本事,不然也不能和诸葛亮齐名。
三国志里称赞庞统,是荆楚之高俊,堪比魏臣荀彧。
荀彧是什么人?那是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号称王佐之才!
庞统本人也对自己的本事极为自信,曾说道:“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最要,吾似有一日之长。”
意思是论辅佐帝王成就霸业,是他最擅长的事情。
这并不是庞统吹牛,比如荆州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就曾称赞他是‘南州士之冠冕’。
庞统投靠刘备之后,献上计策征讨益州,可惜他的运气不好,在攻打雒城的时候中箭身亡,才华还没完全施展就挂掉了。
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话说的是诸葛亮,但刘珏觉得,放在庞统身上更合适。
如果这次能够招揽到卧龙凤雏,他就有了东拒孙权,北抗曹操的资本。
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虽然刘珏知道历史的走向,但这种优势迟早会消失的,历史迟早会因为他这只蝴蝶而发生偏转。
系统这个外挂虽然厉害,但并不能帮他出谋划策,未来的某些关键时刻,就得有诸葛亮、庞统这等谋士帮他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