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墨步入其中,沈清秋正坐在书案后,认真地浏览奏折。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为整个房间染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宋墨,你来了。”沈清秋道,语气依旧温和。
“女帝。”
宋墨拱手示意,但他的神情略显复杂。
“没想到,我竟然一直被蒙在鼓里。”
沈清秋放下手中的笔,微微一笑。
“未曾告知,是怕多生事端。你明白的,现下的朝堂,容不得半点失误。”
宋墨点点头。
“可我早晚不都要知道吗?”他戏谑地说道,试图缓解气氛。
“是啊,你的能力这么出色。”
沈清秋调皮地回应,接着神色一整,“说说看,如果是你,面对朝中那些根深蒂固的权臣,会如何处理?”
“女帝是想让我帮你夺回实权?”
“宋墨,你能力出众,的确是我需要的人,也只有你能帮我拿回实权。”
她的语气平和,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宋墨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沈姑娘的眼光一向是很准的,只是这条路恐怕会充满荆棘。”
沈清秋点头,似乎对此早有预料,“我不怕困难,只怕无良谋之士相助。宋墨,我知道你从不甘心被困于框架,你愿意站在我这边吗?”
宋墨注视着她,眼神渐渐变得坚定。
他沉吟片刻,终于缓缓说道:“既然沈姑娘信任在下,宋墨自当尽力而为。”
宋墨略作沉思,目光坚定。
“要削弱宰相和安远侯的权势,我们需得从根本上动摇他们。比如招揽心腹,培植自己的力量,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此外,还可以用制度改革,削弱他们的实权。”
沈清秋轻声叹息。
“谈何容易,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没人可以保证自己在这过程中能稳赢全局。”
“但做了,总比不做好。”
宋墨安慰道,他知道自己的建议不是灵丹妙药,但总是迈出了第一步。
沈清秋点头,站了起来,走到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宫墙。
她的声音柔和但坚定:“宋墨,有你相助,我心不慌。我们一定能让这个国家重回正轨。”
她转过身,目光如炬地看着宋墨。
“我以为,我们可以先女帝身边应聚拢更多的人才,方能稳固根基。”
沈清秋显然对他的提议很感兴趣,微微前倾身子,问道:“那你认为,何人可用?”
宋墨将目光投向窗外,夜幕已然降临,月光洒在院中树影婆娑,“不妨从四书五经中识人,忠义者为骨,谋士为辅。”
沈清秋神色一动,示意宋墨继续,“说来听听。”
“现今朝局动荡,圣上实权尚存不足。如果单靠目前的状况推行改革,恐怕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