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处,一位穿着简朴的书生踱步而来,是顾金峰。
他微微抬头,看到老友陈中书与年轻的宋墨并肩而立,眼中带着欣慰的笑意。
“小墨,记得出征之前来找我,我为你准备了几册兵书,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顾金峰的声音温润如玉,带着长辈温情的关怀。
众人言谈之间,阳光下的魏晋偃然而立的大殿显得格外辉煌,四周的官员纷纷散去,只剩下几人望着前方,心中怀揣着各自的期待与追寻。
宋墨深吸一口气,望向宫外,这一战,他必不虚此行。
宋天临走上前去,拍了拍宋墨的肩膀,笑容满面:“宋墨啊,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陈相和我都对你充满期待。”
“侯爷谬赞了,都是臣子应尽之责。”宋墨淡淡一笑,心中并无多少波澜。
他从未将宋天临的话当真,心知这不过是场面话罢了。
宋墨回到住处,推开门,只见宇文卓正坐在院里的石凳上,手中捧着一本书,正低头细细地品读着。
阳光洒在他脸上,显得有些不真切。
“卓兄,你怎么来了?”宋墨走上前,语气中夹杂着惊讶与局促。
宇文卓抬起头来,微微一笑,“宋兄,我听说你要出征了,是要去我那边吗?”
宋墨有些动容,坐下来,扫了一眼他书中的字句,发现正是顾金峰所赠的兵书中的一卷,不禁感慨宇文卓对一切的用心。
“是的,这次女帝派我去,恐怕要与你们匈奴对峙。”
宇文卓点了点头,神情逐渐变得凝重,“我理解,自小我便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只是...我一直不希望你因此为难。”
宋墨凝望着宇文卓,内心挣扎着该如何面对眼前的朋友,毕竟自己马上就要带兵攻打他的家乡。
他轻声说道:“卓兄,我真的不想与你为敌。你我立场不同,但希望我们之间的情谊能经受住这一切。”
宇文卓露出一丝宽慰的微笑,“当然,我相信我们之间的友谊不会改变,我虽是匈奴皇子,可我并不赞同父亲好战的举动。”
他合上书,目光炯炯,“不过宋墨,这次出征,你要多加小心。我的兄长宇文鹊山,可不是容易对付的。”
听到宇文鹊山的名字,宋墨心中一紧,他明白宇文卓的提醒背后意味着什么。
“我会记住的,这一站不仅是为了大炎,也是为了自己,必须竭尽全力。”
两人相视而笑,感受到了彼此间的信任与默契。
宋墨深知,日后的战场上,无论境遇如何,这份友谊将永远在心底保留。
日渐西斜,天色渐暗,宇文卓站起身来,说道:“我该走了。宋墨,愿你此行顺利,待你凯旋之时,希望还能与你把酒言欢。”
第二日一早,天色微明,薄雾尚未散尽,整个京城还笼罩在初醒的静谧之中。
宋墨整装待发,腰佩长剑,骑在马上,神情坚定。
他深知此行艰险,心中却无畏无惧。
城门口早已聚集了一批前来送行的人群。
陈中书站在最前方,双手背负,神色依旧如常,但眼底的关切之意不难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