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论武力高低,除了“基础属性上”的相当提升,与天地的贴合通透程度以外。
一般六品与七品的“大成元罡不坏金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差距。
说到底,就像是黄易小说中八思巴的《变天击地神功》,专注于精神修炼,能够窥见对手的诸世轮回一般,比对手不知高哪里去了。
但在实际战斗力上的提升作用,离“破碎虚空”依然要差许多。
放在太乙洞天,修炼精神诞生灵识固然重要。可光以武道差距来讲,六品与七品之间,反而是距离最小,也有可能是距离最大的两个境界。
“居然是这样啊……”
听完回到家中的纪元和讲述,伊羽萱似懂非懂,道:“师兄你还是打个比方,不然我不好理解。”
“魏进忠那个太监厉害吧?”
“嗯,是很厉害。”
伊羽萱回忆了一下,“那把剑更厉害。”
“本来魏进忠也有个大对头。而且他那个对头剑法已经大成,能够成功在魏进忠手下救人,甚至使魏进忠暂避锋芒。但在最后决战时,却还是魏进忠那个对头一败涂地。”
纪元和沉吟道:“他那个对头对天地的体悟,已经到了悲天悯人的地步,显然要超过成天沉迷美色权欲的魏进忠。”
“实际交手还是输了?”
一个沉溺于权欲的武者,不可能在武功境界上高过感受天地灵机之人,乃是正常的考量。
何况魏进忠还练歪了,身上留了一个罩门,更不可能推陈出新不是?
不过,伊羽萱却问了一个非常矛盾之处:“那我干嘛还要突破六品境界呢?”
“笨蛋!那是有的天地的武者不会飞,不会用法术。”
抬手敲了下伊羽萱脑门,纪元和叹了口气:“咱们太乙洞天是有术法的啊。没有智生慧光,产生灵识,最多从自然意趣中悟出一些武技或者幻阵的简单运用。你连运用天地灵气都做不到,别说高难度的融入武技,就是简单施法都施不明白?!”
假如没有术法之类,六品与七品的差距,确实只在个人对天地体悟的认知与运用深浅。
就像大家都是七品,但《忘情天书》或者《周流六虚功》练成了之后,修者能够借天地之力为己用,比起纯武力党的优势乃是显而易见。
燕狂徒难道不厉害?
碰到“天怒剑”这种会自动起飞,或者以“周流风劲”悬浮的轰炸机,到时候还能让他怎么办?
至于大成元罡为什么不怎么怕六品,乃是因为在锻炼元罡的途中,精神已经受到了艰巨的磨砺,并不逊色六品的灵识。
同层次的六品,未必能以灵识撼动大成元罡的“金刚不动”之躯。
这就相当于虽然没有获得六品“资格证书”,实则已经有了六品的“实操”,锤炼后的精神对外界的体悟未必比有灵识的人差。
简而言之,大成元罡是以护体强度,换了暂时不会术法等手段匮乏,不影响精神的提升与对自然体悟。
但无法变现,并不妨碍大成元罡能够轻松自保,且将来突破六品之后再度蜕变,等于从“精神肉体”两方面,都要远超同层次。
这就是为什么说,前面几个修行境界当中。六品与七品可能差距最小,但也可能差距最大的缘故!
“哦……有道理!”
差点被纪元和给整迷糊了,伊羽萱霎时有所明悟:“其实也就一个意思,六品能学的东西更多,有真正的术法,对天地入微的认知程度要高出七品许多,从下三品的内气循环,开始与天地互通,能用慧光灵识借天地之间的元气为己用嘛!”
“孺子可教。”
“那,好处显而易见,为什么大家不都在七品打熬元罡呢?”
“皇帝说山珍海味真好吃,百姓为什么要喝粥呢?”
“我可不是何不食肉糜,师兄,咱俩可是过过苦日子的呀……”
伊羽萱语重心长地驳斥了一句,然后心中完全了然。
“我懂了。这就跟镇上老头老奶奶想要小孩,但是生不了一样,没有那个能力。”
萱娘这形容怎么那么怪呢……还好没拿她自己打比方,不然岂不是得带衰纪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