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谢谢了。”
孙默点头,收好自己的合同,随即离开了办公室。
重返车间。
面对一众科研人员,这些原本承诺协助自己工作的伙伴们。
既然合同已签,理应告知他们接下来的任务。
“各位,我刚与空军总部的首长签署了合同,接下来我们将会有一段非常忙碌的时期。”
“如果有谁觉得无法继续参与,请尽早提出,我完全理解。”
这话传到耳边。
众人感觉没什么事。
因为他们看来,即使孙默获得了军方的订单,顶多也就是五六架飞机而已。
毕竟他们将要制造的是第六代战机。
此前,孙默改装上一架飞机就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
不过有人好奇,所以询问道:
“孙默同志,能否透露一下订单的具体细节,比如军方订购了多少架六代机?”
“当然可以。”
孙默坦诚相告:
“也就150架。”
“也就150架?”
那位科研人员听后,几乎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确实不多,也就是150架飞机。”
孙默再次确认。
这一刻,所有人陷入了震惊之中。
150架还不多呀?……
这个数字已经很可怕了!!!
这……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了吧?!
在场的科研人员神情逐渐变得复杂。
依照孙默以往制造六代机的速度,每架战机需耗时几个月。
若要完成150架的任务……
至少需要十几年时间!
许多科研人员已步入中年。
按此进度……
待到订单完成之日,他们恐怕老的都快走不动了。
尽管第六代战机的研发对所有人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若要将未来十余年的宝贵时光全数投入于此……
要说毫无迟疑,那是自欺欺人。
此时,一直沉默的四位国家级科学家也走近了。
郭威首先发言:
“孙默同学,这次的订单会耗费太多你宝贵的青春的。”
“你应该知道,制造战斗机的过程实际上颇为繁琐。”
“至少,在成品完成后,军方会严格检验其合格率。”
“一旦未能达标,便需返工重制。”
“150架战斗机,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因此整个周期可能会远超你的预期。”
“这我都明白。”
面对好意提醒。
孙默带着感激的神情说道:
“为此,我计划实施流水线生产方案。”
“届时,制造六代机的时间将大幅缩短,在规定的半年期限内完成150架飞机,很简单的。”
“半年?”
周围的科研人员已然感到麻木。
至于孙默提及的流水线计划,他们并未抱持过高期望。
毕竟,即便是汽车生产线的筹备,至少也需要数月时间。
而孙默打算打造的,却是第六代战机的专用生产线……
这听起来如同空中楼阁!
然而,与陈守孔达成合作的是孙默,而非他们。
因此,他们也无权替孙默做出拒绝的决定。
况且。
协助孙默制造六代机,他们皆有机会深入学习其中的技术精髓。
一旁的徐仲安回想起目睹的核裂变装置。
内心充满了期待。
但转念一想,既要制造150架六代机,又要筹备一条专用于生产六代机的流水线……
“孙默同志,若要筹备流水线,我们现有的人手是否显得捉襟见肘?”